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他们守护着“高原精灵”

可可西里是我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青海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自然生态保护地,经过近30年的不间断保护,这里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2万只增加到7万多只,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也频频出现。

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他们守护着“高原精灵”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2-17 13: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可可西里是我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青海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自然生态保护地,经过近30年的不间断保护,这里的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2万只增加到7万多只,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也频频出现。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巡护民警,他们巡护在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这是一段由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巡护民警拍摄的、抓获非法穿越者的视频。去年11月的一个夜晚,5辆越野车在可可西里地区与巡护民警不期而遇。这个非法穿越团队从网上购买了相关线路图,试图穿越可可西里,寻求所谓的独特越野体验。民警当场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他们带离了可可西里保护区。

看似普通的一次执法行动,其实就是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巡护民警日常工作的缩影。2024年,他们开展了12次常态化巡逻巡查、28次常规化巡逻和安全排查,成功拦截劝返非法穿越人员67人。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份工作的不易与艰辛,我们跟随一支巡护队伍进行了体验。这次巡护为期5天,经过卓乃湖、可考湖、太阳湖、流沙河等地,行程1800余公里,巡护面积1万平方公里。

上午11点,巡护车队从格尔木出发,在109国道上行驶3个多小时后,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精灵”,曾经因为不法分子疯狂盗猎,种群数量下降至不足2万只。如今,在青藏公路沿线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第一天的目的地是卓乃湖保护站,不到100公里的颠簸路程,我们行驶了10个小时,在凌晨2点才终于到达。

这里的藏羚羊数量达到4万只以上,被称为藏羚羊的“大产房”。

曾经因为暴利刺激盗猎猖獗,如今满山遍野的藏羚羊悠闲栖息,在可可西里一代代巡护民警的守护下,这里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王国。

无人区的路况极差,天气也多变。一路上,既有阳光普照,也遭遇过白毛风,在第二天下午,有巡护车辆陷在了雪里。

这样的陷车是每一次巡护途中的家常便饭,半个多小时后,车辆终于脱困继续上路。

一路向西,历经9小时的跋涉,在夜幕降临之前,我们终于到达下一个安营扎寨的地方——布喀达坂峰。这里海拔6860米,山脚下的海拔也有5000多米。在一处背风处,巡护民警开始搭帐篷、取冰、生火做饭。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民警 张明刚:去前面这个河里取个冰,因为出来的时候带的水是有量的,喝完以后纯净水就没了,我们只能去山后面那个河里打结的那个冰,把冰凿开以后带回来,烧开以后我们再喝。

今晚这顿饭,他们煮的是自己带来的冻饺子。在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用高压锅才能勉强将饺子煮熟。

星空之下,帐篷中歌声响起,这是巡护民警打发寒冷和寂寞的唯一娱乐。在无数个长夜,他们顶风冒雪,风餐露宿,用责任和热爱守护着这片净土。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不冻泉派出所所长 詹江龙:现在环境越来越好,随处都可以看见野生动物,而不是在书本上看着照片。我们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们感觉个人肩上的责任也很重大。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