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国办赛的智慧与温度(亚冬纵横)

展现中国办赛的智慧与温度(亚冬纵横)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2-14 14: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工作人员在赛场检查供电设施。

张伯宗摄

2月13日,志愿者(右一)与外国运动员交换纪念徽章。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接近尾声,冰雪之约在哈尔滨绽放璀璨光芒。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会上,赛事运行保障工作以高效、专业、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各方赞誉。从清晨到深夜,从场馆到交通枢纽,从赛场到城市角落,赛会保障人员用坚守与担当,为亚冬会默默奉献、稳稳护航。

赛时出行 安全高效

凌晨4点半,哈尔滨冰球馆的安保人员已准时到岗。男子冰球安检组长、哈尔滨公安局道外分局民警于效时忙碌地组织入馆人员和车辆安检。“辛苦大家看细一点,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他一边叮嘱,一边仔细查看安检设备。

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冰球馆一天最多进行4场比赛,观众多达7200人次。在安保团队的建议下,场馆增建了安检大棚,增加了3个匣机、8个安检门,大大缩短了观众入场时间。

赛场上,安保一丝不苟;赛场外,抵离高效有序。

自亚冬会倒计时100天起,哈尔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便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以前占地340平方米的口岸入境大厅,拓展至1100平方米,人工验证通道从8条增加至12条,还新增了8条快捷通道。“没想到一下飞机就有人接待,帮我快速完成入境手续,中国的赛事服务太棒了!”印度队运动员阿米特什·米什拉对此赞不绝口。

亚冬会期间,每天经停亚布力西站的列车达42趟次,哈尔滨铁路公安局牡丹江公安处亚布力西站派出所在候车室建起了“亚冬驿站”,民警联合医疗团队设立急救点,并开辟专用通道为冰雪运动器材托运提供便利。赛会期间,派出所制作4种语言版本的服务指南,成为很多亚冬会参与人员的出行宝典。

专业服务 赢得点赞

2月7日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主会场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内,高科技立面屏幕、数字地屏与光艺投影纱幕交相辉映,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梦幻空间。舞台之下,56名电力保障人员分布于31个关键点位严阵以待,不间断巡视每一台用电设备。

“距离开幕式开始还有两小时,正式进入特级保电时段。”当天18时整,会展中心分指挥部执行指挥长何昱玮向全体值守人员下达特级保电指令。舞台下的保电团队再次加密电力设备巡检频次,仔细检查每个点位上电力设备的电流、电压和温度指标,每隔15分钟便对舞台下方的57个配电柜及213条进出电缆开展一轮红外测温。

为保障亚冬会期间安全供电,国网黑龙江电力投入亚冬会保障人员5000余人,派出保障车辆720台;山东电工则在亚冬会电力保供中提供应急电源,低压侧通过多种装置为重要负荷提供可靠供电。

“全体注意!”比赛中,雪上项目运动员摔落在地,对讲机中立即传来竞赛长急迫的指令,“因运动员受伤,比赛暂停,请医疗人员立即入场对运动员进行健康评估!”在执勤点位集结待命的雪域救援专业队员以最快速度穿戴好雪板,操持着救援船向受伤运动员方向靠近。救援期间,高山滑雪项目消防安保组组长王任峰不断发出提示。在雪域救援专业队员和医疗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受伤运动员被顺利转运至赛场旁救护车进行后续救治,比赛继续进行。

这是黑龙江省消防救援队伍雪域救援专业队在亚冬会赛场上的首次亮相。他们沉着冷静的处置和应对,赢得了运动员和观众的点赞。亚冬会期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24小时坚守岗位,保障赛事安全。

志愿服务 贴心暖心

晨光熹微,在亚冬会主场馆志愿者之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杨柏汇十分忙碌。更新物资调配表、清点完设备后,他又穿梭于各个区域,为其他志愿者讲解注意事项、补充物资,也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志愿服务故事。

“能成为志愿者我很骄傲,与大家一起工作,让我对志愿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杨柏汇说。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1310名学生志愿者为亚冬会提供志愿服务。此前,学子们已经参加了长达10个月的20多轮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赛场内外,黑龙江省共有5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盛会。他们认真、热情、专业,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

“作为省亚冬会筹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负责统筹支持亚冬会志愿服务工作,协助执委会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引导工作,让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素质投入赛会服务,为亚冬盛会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书记徐长勇说。

这是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更是一次全方位展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机会,哈尔滨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现了中国办赛的智慧与温度。

(本报记者 崔佳 方圆)

【责任编辑:赵双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