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蜕变”——记楚雄卷烟厂制丝车间青年女职工袁露

成长的“蜕变”——记楚雄卷烟厂制丝车间青年女职工袁露

来源:鲁网 2025-02-10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初识袁露,是个外貌清瘦的小姑娘,2020年10月,她作为新员工加入生产丙班,乍一看斯斯文文的模样,给人一副“邻家小妹”的既视感。来到班组的第一天,她便在《新员工登记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履职格言:“做一个善良的人,温暖如光,敞亮而得体。”短短几个字写得落落大方,在后来的故事里,她也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从徒弟“蜕变”为师傅

袁露的岗位,是制丝车间的重中之重—烘丝机。在烘丝机的开机学习过程中,她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学会了设备操作、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全方位知识,谨小慎微的她总能关注到烘丝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烘丝机操作工。2022年,车间进行第一次“无忧质量班组”评比时,她所从事的烘丝机岗位综合Sigma水平高达5.77,令车间领导啧啧称奇:“这个小姑娘真不得了,烘丝机操作水平比开机十多年的老师傅还要高。”在车间和班组的高度认可下,袁露开始了她的技能传承工作,短短两年时间,便培养出了三名能够胜任烘丝机岗位操作的青年员工,为车间和班组多能工培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幕后“蜕变”至台前

辩论赛、质量演讲、气排球、工业旅游讲解、对标拉练讲解……在工厂各项活动当中,都有袁露的身影。从她身上,你总能看到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总能看到一种敢于走上舞台展示自我的强大自信。在一次又一次专项活动完成过程中,她也逐渐收获了工厂和周围同事们的认可,镌刻出了自己独有的“标签”。我也曾经问过她,是什么支撑她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她笑着说:“主要是因为工作完成不好,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简短的回答,道明了她无论做什么事都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态度,才有了后来的“一鸣惊人”。

从新手“蜕变”成达人

在QC项目工作上,青年员工挑大梁是车间一直以来的主旋律。2023年,袁露主动请缨,第一次以项目主要负责人的身份挑起了车间重点QC项目的“大梁”。在承担项目的一年中,她一次又一次请教车间技术人员关于QC项目的改善内容和技术核心,一次又一次请教工厂QC诊断大师关于项目写作的关键要素和QC工具运用方法,一次又一次请教车间数据分析达人数据模型构建的原理和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她从一个项目工作上的新手成长为了工厂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她和团队带着项目一路高歌猛进,车间一等奖、工厂一等奖、集团一等奖、云南中烟一等奖、省质协代表第三分会场进行优秀成果展示, 2024年7月24日,在全国烟草行业第35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斩获一等奖,创造了楚雄卷烟厂30余年来QC项目工作上的最好成绩。2024年11月5日,她和团队登上了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舞台,以现代科技和民族传统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QC发布,并在发布会上摘得金奖,实现了楚雄卷烟厂QC小组从国内发布走向国际发布的重大跨越,开创了楚雄卷烟厂参加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发布的历史。

短短四年时间,袁露便从一棵孱弱的“幼苗”成长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苍天大树”,为工厂青年员工队伍建设树立起榜样和标杆,也成为了制丝车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321”培养模式和“项目+人才”培养方式的成功典范。青春正当时,巾帼展芳华,承载着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她如同如初升的朝阳一般温暖而敞亮,夺目而耀眼。文/刘伟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