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好一半收,肥足油分高",这句凝结着农耕智慧的谚语在丹江口市烟区有了全新注解。
时值春耕关键期,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抢抓春耕黄金期,以"绿色生产+精准管控"双轮驱动,全面启动烟叶育苗播种工作,在鄂西北的沃土上勾勒出一幅现代烟草农业的春耕图景。
这支由数十名均州烟叶专业合作社社员组成的“金叶先锋队”近日深入7个核心产区,将实验室搬进育苗大棚,用数字化手段重构传统育苗体系,为烟叶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均县镇现代化育苗工场,技术人员正运用自主研发的“三段式温控法”,精准调节棚内微气候。
“我们构建了基质配比、水肥调控、病害预警三维管理模型。”烟叶技术员饶贞浩手持智能终端介绍,“通过植入物联网传感器,苗床温度误差控制在±0.5℃,湿度波动不超过3%,真正实现从经验育苗向数据育苗的跨越。”
这场绿色革命背后,是“全链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团队创新采用“时空矩阵”布局法,将全域划分为3个生态种植区,对应设计9类差异化育苗方案。
在五龙池村育苗场地,经过改良的漂浮育苗系统使成苗率提升至98.7%,壮苗指数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智慧农业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副局长黄延林在巡检时强调。
该局首创“1+N”协同机制,通过云端平台实现技术标准、物资调配、人员培训的实时联动。
在病害防治前线,生物防控技术正在改写产业基因。
植保团队研制的复合菌剂替代化学药剂,配合物理隔离装置,成功将黑胫病发病率压降至0.3‰以下。这种“以菌治菌”的生态模式,使烟苗带毒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为后续生产筑牢绿色屏障。
随着春雾渐渐散去,育苗棚内的智慧屏闪烁不息。这些跳动的数据,正悄然编织着丹江口烟草高质量发展的新经纬。
不仅如此,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还着眼于品种结构的优化,加大对品种纯度的监管力度,将标准化生产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育苗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从育苗池棚的精心修建,到场地的全面消毒,再到育苗户的精挑细选与专业培训,每一步都彰显了其对“集中育苗”统一管理模式的严格遵循,凝聚起“育良种、收好烟”的行业共识。
在此过程中,各烟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提供无微不至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批批“壮、齐、适、足”的优质健壮烟苗茁壮成长,为全年的烟叶生产奠定一个完美的开端。
试验员任震向工作人员传授育苗的精髓:“要将育苗盘完全沉浸于消毒溶液中,每一个细微角落都不容忽视,这是奠定烟苗茁壮成长基石的关键步骤。”
与此同时,育苗现场的另一幕同样引人注目。
一台自动播种机正以其高效精准的性能,演绎着现代烟草农业的科技魅力。
工作人员将装满基质的苗盘送入播种机的怀抱,每一个孔洞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精确无误地接纳了两粒种子。
这两粒种子,不仅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更是对烟草品质与产量的坚定承诺。
与此同时,丹江口市局(营销部)还根据烟叶生产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着烟农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膜等关键物资。为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放到烟农手中,该局特别安排了专人负责物资的调度与管理工作,从物资的入库、出库到最终分发,每一个环节都严谨有序,确保了物资供应的及时性与高效性。
而在这一过程中,专卖稽查员全程监督着播种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所用烟种均为计划品种,且当天领用的烟种无一差错。
丹江口市局(营销部)正以科技为翼,以严谨为帆,让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梦想,每一盘育苗都孕育着希望,共同绘制着一幅幅烟草丰收的壮丽画卷。(图片由康子龙、佘真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