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开不起来就找‘褚师’,他的‘魔法之手’,总能让设备故障快速‘拜拜’……”这是厂里设备操作工们常说的一句话。
无数个清晨日暮,因包装设备故障停机熄灭的数字灯下,经常都能看到“褚师”的身影,他举着冷白光小手电,眼神透过镜片专注于设备的故障点,问题不一会儿就迎刃而解,仿佛拥有魔法棒的魔法师,问题一指一个准。
魔法电筒
成长:学看
“褚师”名叫褚云波,1987年进入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工作。
他感叹曾经“开车难”,从前要碰设备可不容易,他干过近两年的杂活,才一步步得到机台师傅认可,才有真正在设备上动手实操的机会。他跟过多个操作厉害的“大师傅”,因为动手机会要靠自己争取,他就在学习期不断观察各个师傅的操作方法和细节。久而久之,他将看见的和琢磨的变成了自己的设备法宝,对日后操作和修理工作大有裨益。他说:“开车修车都一样,看的人很多,可真正看进去不容易。”
修理:能比
褚云波说:“修车需要比较。”遇到故障问题,他总是先“细细看”,观察判断设备故障部位运转状态与常态差异,研判故障点。能找到点,问题也就解决了。他总结设备修理的三大法宝:学好机械原理、熟悉设备运转状态、理论联系实际的想象比较。有了它们,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最难忘的是车没修好,回家都睡不着,一直想怎么修。”他回忆起从前的老包装机型康巴斯的“壳头皱”质量问题,自己把想到的修理点试了一遍,仍不见效,就到修理室自己待着,查看设备原理,复盘成型工序,找不到新的点再跑到机台观察别人修,结合看到的对比思考。如此周而复始,直到灵光一现找到症结根源,抄起修理包就重新回到机台继续尝试,直到问题被攻克,回家才能放心睡个好觉。攻克了康巴斯机型,如今又换成了GDX500机型,当时的琢磨思索也同样有效,帮自己解决了不少类似的质量问题,所以修得好设备,离不开“比”。
传承:练静
他说:“修理是个枯燥的活,年轻人走这条路,要耐得住磨炼。”他认为年轻修理者要想成长,要心静,能日复一日在看似相同的设备运转中找不同,自己学会准确研判故障;要会看,看各个师傅如何修各种故障,真正看进去,总结出准、快的方式方法;要时间,掌握机械原理的前提下,需要时间慢慢沉淀,实践出真知。他希望年轻一代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新风采。
认真修理
熄灭的数字灯再次亮起,设备的“嗡嗡”声续响,背后是“褚师”被汗浸湿的衣裳、手上细碎的伤口和被黑色机油污染的双手。它们承载着他对技术的执着和对自己工作的认真专注。匠人之心,当以得歌、得视、得传。
(图片由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 郭馨蔚 周飞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