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广大青年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榴光溢彩”寒假社会实践队于1月8日前往福建省龙海区唯一少数民族乡——隆教畲族乡。以“畲乡古韵,物焕新芒”为主题,围绕镇海卫文化、座谈交流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村容村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等内容,组织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底蕴,探索乡村振兴成功经验。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青春献力畲乡美,乡村振兴探索行
首站是隆教畲族乡的璀璨明珠——镇海村。镇海村地处九龙江工业走廊最南端,依山傍海,依托“古卫城”“旗尾山”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内镇海角素有“福建小垦丁”的美誉。队员们怀揣着如火的热忱和深深的敬意,踏足这片沉淀着无数故事的土壤,与驻村干部及纯朴的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温馨和乐的氛围中,队员们不仅洞悉了畲族历史的深邃脉络、文化的绵延流转和民俗的多彩魅力,更目睹了民宿文化的悄然绽放,为这方水土注入了蓬勃的新生与无限的憧憬。
“故垒雄风,至今犹存。立于沧桑的城墙之上,面朝邈无津涯的东海,数百年前的场景随风而来:城墙上旌旗飘扬,刀枪锃亮,海上舳舻相接,追逐如飞,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士世代相袭,坚守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海防精神……。”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兵戎海防故垒——镇海卫古城。随后,实践队启程探寻镇海卫古城遗迹。走进镇海卫古城,一种恬静淡泊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当地的村干部介绍,卫城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合称为明代中国四大卫城,都是因抗击日本倭寇而闻名于世的。队员们逐一探访了古城的四座历史之门,深刻感受到古卫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深远影响,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聆听着岁月的回响。古卫城的嬗变,承载着灿烂的卫城文化,流光溢彩,不容忘怀......
承闽畲古韵文脉,筑民族团结根基
“畲乡党校”位于龙海区隆教乡畲族人口集中的红星村,是隆教乡充分整合资源,把乡综治中心、红星村党群服务中心、畲乡党校集中起来,打造为集综治维稳、人大代表议事、干部教育、服务群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场所。在完成实地考察的深厚积淀之后,实践队前往红星村,参观了全市首个畲乡党校,该党校在当地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后,实践队与当地领导干部展开座谈,让成员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座谈会伊始,红星村党委书记蓝舜华首先发言,她以诚挚的致辞热烈欢迎实践队的到来,并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隆教畲族乡与红星村的基本情况,表达了自身工作岗位的心得感悟并强调了党组织在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后,蓝舜华书记与实践队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座谈会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如何更好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如何发挥民间艺术组织的力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交流深入而富有成效。
蓝舜华书记对实践队成员针对红星村发展所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强调,此次座谈会对于红星村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学们的智慧建言为村委会带来了新的启示。并郑重承诺,乡政府和村委会将肩负起责任,后续将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措施,推动落实,致力于解决红星村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道路上遭遇的种种挑战,为共谋畲族文化传承,打造畲族特色民族第一村,推动民族发展开启新篇章。
随着座谈会的尾声渐近,吴延沁老师代表实践队向隆教乡民政办主任、红星村两委干部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表示,村委会对实践队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关心指导,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平台和学习机会,希望同学们把社会实践的优秀成果带回去,把基层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回去,把村民吃苦耐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回去,助力自身更好成长成才。学院将继续加强与村委会的合作交流,鼓励更多师生投入到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的活力与国家的脉搏同步跳动,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为红星村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加深文化认同,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兴畲乡党建引领,书乡村共富新篇
座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步入畲族风情展览馆,展馆内各类特产陈列有序。其中“畲佳三宝”——南太武“仙草”、畲佳地瓜、老菜脯尤为引人注目。太武“仙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暑解渴、去湿气、防水肿、感冒瘴气等功效;畲佳地瓜口感软糯香甜,在当地的火山灰土壤环境下生长出独特风味;老菜脯经过盐渍、发酵、压榨及暴晒等工艺,味道醇厚,是畲族传统美食中的经典。它们不仅是畲族饮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畲乡的历史与记忆,更以其独特品质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
移步到另一间房间,“碧海青山 唯美畲乡”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态画卷,青山绿水间畲族村落错落有致。在这里,党建引领低碳发展,推动产业与能源利用践行绿色理念,探索生态经济新路径;以太武山为依托,民众合力推进区域协作、整合资源,促进共富,提升村民生活;深挖历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塑造古今风貌,助力文旅腾飞;在党的领导下,畲汉同胞团结一心,营造和谐氛围,共建美好家园。而“1411+N”党建阵地红色示范带则恰似一股强劲的红色动力,凝聚着人心,持续推动隆教乡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畲乡焕彩活力盛,产业生辉前景明
纸上求知,躬行践理。为深挖其产业发展脉络,实践队在参观展馆之后,采取了走访调研方式,探索畲族乡的特色产业模式。
实践队率先踏入了隆教畲族乡的畲药种植基地,探索畲族乡独一无二的“瑰宝”——畲药。眼前,松软的泥土凹陷着深深浅浅的脚印,暖阳携带层层金纱,洒渡一簇簇药株,风起,清甜的药香丝丝缕缕拂过心间,令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感受着畲族人民独特的气息。田垄间,畲族药农们身影忙碌而坚定,他们倾注着对畲药深沉的热爱,他们传承的,不只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火种。
碧波之下,孕育财富。水产养殖业是隆教的发家之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在探寻畲药之旅结束之后,实践队接着采访了当地的渔民,学习和了解水产养殖业背后的流程以及产业链条走向。
在此次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当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采取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产业模式,将打捞上岸的水产品分组三条特色鲜明的销售途径,一部分运往外部市场,扩大销售链;一部分则留在本地市场,保证本地供应稳定;还有一部分与旅游业相融合,精准对接旅游景点,直接供应给周边饭店,为游客呈上独具特色的水产佳肴,实现了产业间的互利共赢,推动着畲乡不断朝着经济可持续的方向砥砺前行。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畲族文化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道路的深入思考。通过走访调研,队员们亲身感受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见证了畲族人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畲族地区的发展,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钟世猛、黄清云、蔡悦诗、叶一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