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打好组合拳,四题共答,强化教育收费治理成效显著

百色:打好组合拳,四题共答,强化教育收费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鲁网 2025-02-05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持续深入实施开展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百色市通过“规范制度+流程图+公示牌+明白卡”,打好教育收费治理和监管的组合拳,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监督制约,提高教育收费事项的透明度,降低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收费的质疑和投诉事项,提高了党和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的知晓率,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提升。

一、出台规范制度,答好主体监管责任之问

百色市教育局于2024年12月印发了《百色市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办法》(百教通〔2024〕143号),明确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范围、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退费管理、监督管理、公示管理六个方面的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结束后10日内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收支情况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学校收费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理教育收费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秋季学期,百色市在12345、国务院互联网+、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等各种投诉渠道中反映教育事项共有685个,其中涉及收费事项的为12个,同比下降了23.8%,维护了良好的办学秩序,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二、制定流程图,答好资金规范管理之问

为提高学校教育收费业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资金收缴的规范管理程度,百色市教育局根据上级对教育收费资金监管的规范要求,制定了《百色市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资金管理工作流程》,针对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校财务部门和学校内部监督部门等四个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分别设置了具体的工作流程。要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把关收费项目和金额,各级各类学校对收费项目进行公示,撰写学期、学年收费工作报告提交县级主管部门备案,学校财务部门做好各项收费的具体收缴和结算清退等管理工作,并要求学校成立财务监督小组,监督收费管理全过程。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有效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干预教育收费事项的行为。

三、张贴公示牌,答好社会公众监督之问

为增强教育收费的公开透明,遵循“先公示,后收费”的原则,要求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收取费用前,必须在校园外显著位置设立公示栏,张贴由百色市教育局统一制定模板的公示牌,将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和其他代收费以及服务性收费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文件依据,收费金额、收费方式等信息在校外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张贴,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并根据实际及时更新公示内容,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按规定应公示而未公示或公示内容与政策规定不符的,不得收费。

四、印发明白卡,答好家长关切疑惑之问

针对每位学生收费事项的具体明细情况,要求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每学期末印制《教育收费事项明白卡》,准确、全面记录学生本学期学费、住宿费、教辅资料、伙食费、校服费等学校收费的明细情况,期末随同学生手册等资料一并交到家长手中,让每一项教育收费(含国家予以免费的项目情况)事项,传达告知每一位家长,提高学校教育收费信息的知晓率,确保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等信息公开透明。教育收费往往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敏感领域。通过及时、准确地告知收费事项,让家长对费用的收取有清晰的认识和预期,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误解和矛盾。

寒假伊始,百色市各中小学校家长陆续收到一份专属的《教育收费事项明白卡》,准确全面记录了学生本学期学费、住宿费、教辅资料、伙食费、校服费等学校收费的明细情况,期末随同学生手册等资料一并交到家长手中,让每一项教育收费(含国家予以免费的项目情况)事项,印制成每位学生的收费明白卡,确保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等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家长和公众监督。百色市右江区逸夫小学学生家长梁女士表示:“以前只是大概知道每学期要支付多少费用,有些在学期初缴纳,有些费用在期中收取,大部分的费用还是提前预收,一个学期下来具体的详细清单没有特别清晰。现在收到了明白卡,原来我们的学费和教材费用国家给予了减免,而此前并不知晓。这个明白卡太好了,加深了家长对学校办学情况的了解。”百色民族高中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项资助惠民助学项目和受益金额也一并填列在明白卡中,以一人一卡的方式充分告知每位家长。(杨乔云、罗荣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