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宁夏西夏区 小年夜活动解码非遗新玩法

文化中国行|宁夏西夏区 小年夜活动解码非遗新玩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23 10: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月22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以“小年非遗看西夏”为主题,推出非遗创意大秀、非遗大片拍摄、麒麟瑞兽巡游、非遗特色集市、国潮音乐会等为内容的西夏区2025年“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第三届民俗文化节活动。

在西夏区文萃北街怀远观光夜市,喜庆热闹的展陈布景、时尚炫酷的表现形式、创意满满的打卡装置、缤纷多彩的演艺节目、浓郁深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现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非凡。

细腻雕琢的贺兰砚、匠心独运的麻编制品、醇香四溢的承李记传统古法纯粮酿酒、精美绝伦的杨家布艺等20余个非遗项目、上百件非遗产品璀璨亮相,让市民群众及各地游客体验了西夏区浓厚的“年味儿”,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韵味与靓丽风采。

活动的举办地——怀远观光夜市,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了独特的“逛怀远夜市,品人间烟火”文化品牌,点燃了城市烟火气,挖掘了文旅新场景,激发了消费新动能,彰显了夜购、夜食、夜游、夜娱的无限魅力,成为“烟火气、市井气、文化气”交相辉映的生动写照。本次小年非遗看西夏·西夏区“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第三届民俗文化节,选取怀远夜市门口作为活动主场地,通过生动的展示与演绎,将西夏区非遗项目创意及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期间,游客们在璀璨灯光下近距离欣赏贺兰砚的精美雕刻,亲身体验麻编的精湛技艺,在“非遗美食街”上品尝承李记传统古法纯粮酒的醇厚口感,领略羊肉馅制作技艺的独到之处,享受一场味蕾与文化的双重盛宴,不仅让游客在品味中感悟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的深度与温度,还激发了非遗在积蓄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带动新消费、繁荣夜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发挥了文旅促消费的作用。

近年来,西夏区秉承非遗来自群众,保护传承依靠群众的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内涵丰富的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深入挖掘非遗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引领带动、创意赋能、品牌塑造等方式,辅以非遗体验、文创展示推介等,大力推进承李记酿酒工艺基地、巴鸟文化产业公司、西夏区非遗展示馆等传承保护基地的建设,成功举办近百次非遗参观游览、研学体验活动,有效推动了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与活化传承,促进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为辖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更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夏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西夏区将以激发“夜经济”新活力为突破口,深化文化与旅游、科技、商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打造更多如怀远观光夜市般的文化地标,构建全天候、全季节的文化旅游消费业态。同时,将加大对非遗项目的创新研发与市场推广力度,鼓励非遗与创意设计、时尚产业的跨界融合,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拓宽非遗传承渠道,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随着小年非遗看西夏·2025年西夏区“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第三届民俗文化节的精彩启幕,西夏区的“夜经济”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照亮了方向,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下一步,西夏区将以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为核心,为“夜经济”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模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交融,绘制绚丽多彩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篇章。(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