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贵常春《好菌酿好酒》:见证老酒厂复兴

揭秘贵常春《好菌酿好酒》:见证老酒厂复兴

来源:鲁网 2025-01-22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主持人邱浩和董浩一起前往贵州,探寻一家“传承茅源菌种”的老酒厂——贵州贵定酒厂。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有90后年轻创业者复兴老酒厂的梦想。

匠心坚守,90后的时代担当

走进贵州酱香产区贵定酒厂,展开一场年轻人与老国货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如主持人邱浩所言,与酒厂相比,与菌种相比,无论是董浩,还是如今接班酒厂的两位“90后”,都是时代长河中的“年轻人”。

从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厂房到现代科技创新的微生物实验室,董浩坦言,“虽然我没听过贵常春,但当走过了一座座厂房、听着咕咕作响的蒸馏气体、闻过窖泥、品过原酒,不得不说这是一杯好酒。”

而将这杯好酒再次端上历史长桌的“年轻人”,正是“90后”创业者岳正与合伙人王嘉琛。

岳正是贵州本地人,于酱酒,是深切的热爱,更是梦想。因此,岳正与合伙人王嘉琛踏上了老酒厂复兴之路。

“好菌酿好酒”,13株茅源菌种齐发力

王嘉琛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贵常春酒的未来,更是为了守护那份珍贵的传承。

当年,贵定县政府积极响应政策,于1953年投入人力物力建设了国营贵定酒厂。

1964年10月,“茅台酒试点委员会”成立。历经3年,在对原料、工艺、风味以及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经过上万次实验后,工作组最终分离出13株能决定其口感的核心菌种。

而这也正是贵常春的菌种起源。1981年,为进一步提升酒质,在贵州轻工所的技术支持下,贵常春将这13株茅源菌种引入并结合12987古法酿造工艺投入生产。

好菌酿好酒,首届中国酿酒大师张五九如是解释:“白酒风味不仅与粮香、蒸馏、贮存有关,更与微生物紧密相连。微生物在白酒中产生的物质总量高达95%,对酒的香气和口感起决定性作用。”

贵常春酒作为酱香型大曲酒,酿造核心就在于制曲。正是大曲里的这13株茅源“好菌种”发挥糖化、发酵、生香等重要作用,才能使贵常春酒体醇厚、酱香突出。再加上“12987”的古法酿造工艺(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贵常春酒成为传承贵州茅源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产品。

新发展靠“传承”

对于贵定酒厂来说,在过去的7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着“为生活酿造好酱酒”的信念,打造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酱香白酒。

据悉,贵定酒厂制定了秉持品质优先、持续优化的“双优”质量管理理念,坚持传统工艺、自然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产量曲线等生产工艺的“六个坚定不移”,坚持不改工艺、不产次品、不用新曲、不卖新酒“四不”原则。

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贵定酒厂不断发展创新。与茅台学院等机构成立酿酒微生物联合实验室,由实验室主导开发酿酒新菌种专利,以更好地发挥各菌种间协同效应,让茅系口感更典型、更正统。

展望贵常春酒的未来发展,该相关企业联合创始人王嘉琛充满信心,他正积极拓展新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口感,啃下发展“硬骨头”;他也希望屡获“中国优质白酒精品”、中国国际名酒节“金奖”等⼤奖的贵常春酒,能够惠及更多白酒爱好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