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力念好苦荞“致富经”

政企合力念好苦荞“致富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22 16: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接近年关,天气转凉,在一片上千亩的苦荞麦地里,农户正在熟练地操作着镰刀将苦荞收割、扎把、脱粒......田间地头,一片欢声笑语,对即将迎来的丰收“充满期待”。

这里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龙坝镇路萨组的龙坝镇粮烟协同示范园现场,同时,这里也是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下设龙坝烟叶工作站打造的烟后作物示范地之一。

为什么要在烟后作物示范地里种植苦荞?这是很多烟农心中的疑问。

“‘烤烟+N’的种植模式已经在墨江县‘偏地生花’,烟农普遍都去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秋冬季经济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一定的恶性竞争,而且价格也不稳定。”在龙坝烟叶工作站站长田维勇说道。

在田维勇看来,不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去发展烟后作物,而去模仿其他地方,从而让烟后作物种植没特色、没亮点,烟农增收致富就无从谈起。

基于此,龙坝政府积极联合龙坝烟站对标上级政府发展规划,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路萨苦荞产业规模化发展,念好苦荞产业“致富经”,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发展得好不好,烟农最有发言权。

“你看,这些苦荞籽颗粒饱满,重量很足,今年我种植了10亩的烟后苦荞,这几天天气好,我们要抢抓天气收割,确保‘颗粒归仓’,而且,收购商直接到村子里收购,根本不愁卖,这些苦荞能为我带来预计一万五的收入。”杨玉福说道。

据勐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林介绍,前些年杨玉福一直在外务工,近两年回到家乡开始种植烤烟,随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新型种植方式的不断出现,让他体验到现在种烟也是一件“轻松事”。每年靠种烟家里就能有个好收成,如今,再加上烟后作物,一块地一年能有两次收成,这让他逐年扩大了种植面积。

(路萨烟后产业示范地一角)

事实上,早在打造粮烟协同示范基地的同时,勐里村委会与龙坝烟站就为烟农解决了烟后作物种植销售的后顾之忧。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等相关政策,吸引到企业来龙坝发展,我们与他们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然后我们再动员村民种植烟后作物,有了政策的保障,村民的种植性都很高。”杨国林介绍。

(即将收割的苦荞)

随着苦荞特色产业发展的不断向好,也让推动者们想要发展特色产业的“后篇章”。

“如今,我们不限于单一的苦荞种植,要将苦荞发展成为更多的如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面、苦荞酒等第二产业,现在的人民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相信相关产品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会让种植户发展种植苦荞更有底气。”杨国林说。

“我们将引领更多烟农走特色烟后作物种植,协同龙坝政府和勐里村委会打造‘烤烟+苦荞+其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领更多的百姓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田维勇补充道。

据了解,龙坝镇今年共种植苦荞2062多亩,预计可创收300万余元。苦荞种植不仅在龙坝“种”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也让烟农鼓起了“钱袋子”,保障了“粮袋子”。(图片由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向鹏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