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这廿年 异乡小美满 ——滩坑水电站移民二十年的绍兴生活

我家这廿年 异乡小美满 ——滩坑水电站移民二十年的绍兴生活

来源:鲁网 2025-01-17 13: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千里举家迁徙,他乡渐似故乡。

2004年,丽水青田滩坑水电站开工,2005年,叶兴宝夫妻作为水电站第二批移民,举家迁徙到浙江绍兴,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安家落户,重新扎根。今年是他们来绍的第20年。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在异乡土地书写属于自己的小美满。

把握今朝 细品生活烟火

叶兴宝夫妻经营的小超市里传出热闹的说话声。老板娘占冬娟一边忙着收银,一边和顾客们热情招呼聊天。

“好的,我扫你。”

“诶诶诶,侬往底下看看,咯个(这个)五块。”老板娘的普通话和绍兴方言切换自如,虽然听起来还是有些别扭,但是完全可以和村里的老人沟通,悄悄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这是一家集百货经营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小超市,位于绍兴市杨汛桥街道横山村,面积约150平方米。店虽然不是特别大,却见证了夫妻二人多年的异乡生活,林林总总的货品也基本覆盖了村里的需求。

“你看,一星二十五档!”老板叶兴宝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烟草昭示牌,“开店这么多年,烟对一个超市还是挺重要的。”此前和叶兴宝一起移民搬迁到外地的亲朋好友很多都选择了开店,有北京的、天津的、浙江的,每逢节日团聚,他们常常坐下来聊聊各自的生意经。

图为叶兴宝夫妻经营的华兴超市

叶兴宝夫妻完整经历了浙江烟草终端建设的变迁,烟草绿的统一店招、板板正正的烟草柜、新颖的“香溢通”双屏机,硬件一应俱全。扫码、库存、会员,软件同步到位,小小的店铺走上了标准化、信息化的道路。

心系来时 难忘故土情长

“来绍兴有20年了。”一阵人潮退去,两人才有空坐下来回忆往昔。

2004年,滩坑水库开工动土,当地近5万名水库移民搬离故土,2005年春天,和其他移民一样,叶兴宝和占冬娟带上了故乡最后的印记——老家的照片,就此踏上离乡之路。占冬娟偶尔会想念畲乡豆腐酿,黄豆、青豆磨出来的豆腐,里面有葱蒜颗粒,口味好特别。故土难离,有时是因为故乡的一草一木,有时是因为人生规划要翻天覆地。

图为老板娘占冬娟分享老家照片

“刚来时人生地不熟,我们又没有文化,对未来生活有点迷茫。”得益于移民安置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夫妻俩顺利在绍兴落户安了新家。青田人敢想敢干的性格让他们“闲不住”,占冬娟开了一家饰品店,叶兴宝也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宾馆,他们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小事业,从房间布置到服务细节,从饰品选款到方言学习,都力求做到最好。

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此,绍兴经济发展迅速,他们还想拼一拼。于是,关了饰品店,叶兴宝和占冬娟来到绍兴杨汛桥横山村开了一家超市。超市内商品种类繁多,价格实惠,为了吸引人流,门口还摆放了快递货架和自助洗衣机,很快便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喜爱。

展望明朝 追逐未来曙光

作为新绍兴人,叶兴宝和占冬娟深感自豪。绍兴是一片经济发展的热土,更是一个和谐包容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家的感觉。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们都会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图为叶兴宝夫妻在经营的超市店内

在绍兴市政府为移民提供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政策的支持下,占冬娟在村子组织的成人教育中顺利毕业,拿到了大专文凭。

“多读书总是好的嘛,小时候没读,大了补起来。”占冬娟憨笑着说,“不光有教读书的,还有教包嵊州小笼包、面点什么的,都是免费的,老师都是从市区学校里请来的,人很好的。”

对叶兴宝和占冬娟来说,这片春风和煦、绿荫摇曳的土地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从饰品店、旅馆到超市,夫妻俩凭借勤劳与踏实,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演绎着水电站移民的精彩故事。他们的故事将成为绍兴这座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激励更多的人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