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囡:乡镇里的一抹“斜杠红”

来源:鲁网    2025-01-17 13:40
来源: 鲁网
2025-01-17 13: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做好事,帮助村民,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被问起为什么始终如一热衷慈善事业,来自杭州建德“山里人家”烟酒店的店主朱冬囡笑着说道。几年前,他从杭州返乡,开起了小店,也投入到乡村发展的建设与志愿服务当中。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志愿者之家”中,他为街头工作者提供休憩场所,为有困难的邻里乡亲筹划志愿服务活动,为家乡的特产组织爱心义卖,将自己的“斜杠生活”过得绘声绘色。

爱心义卖的“新手主播”

摆放整齐的货架、专业调试的设备……朱冬囡在自己的小店里设置了一个氛围感满满的直播角。“我就在这个角落开启直播‘大业’,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乡土特产!”朱冬囡自豪地说道。

朱冬囡所在的三都镇盛产香榧,但过去由于知名度低、生产加工不便、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村民们总是愁“卖”难。为了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朱冬囡自学起了直播带货。初入直播间,他还不懂怎么引流、操作,便选择脚踏实地,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香榧的生长情况,用镜头记录下香榧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香榧的品质;又联系加工厂和货运车辆,批量挑选、炒制香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严控香榧质量。

“我们的香榧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绿色食品不含添加剂……”在一次直播中,朱冬囡详细介绍了香榧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短短几个小时,就卖出了一百多罐香榧。经此一回,朱冬囡对直播助农事业信心倍增,一开始,他和妻子两个人一起带货,销量好起来以后,他还发动村民们一起参与进来。在香榧产量大的时候,有些种植户每日忙完农活还会一起来参与直播,生意比原先要好得多。

“我们家之前一直都是在种香榧的,朱老板帮我们带货前,我们都是要自己去别人店里面上门推销,不仅难谈成,销路也比较窄,现在好了,全国都有我们的客户!”种植户们笑着说到。

为了更好地传递温暖,朱冬囡将店里所有产品销售利润的5%都用于慈善事业,在他的带动下,三都镇的香榧逐渐去往天南地北,村里的香榧产业不断兴旺起来,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山里人家”的情义味也飘得越来越远。

(图为朱冬囡与妻子直播带货卖香榧)

村民身边的“亲切伙伴”

朱冬囡热衷慈善事业,回乡后便积极加入了镇上的“心手相牵”志愿服务队和 “香溢”志愿服务队,每年不间断地为贫困群众组织捐款捐物,定期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在冬日来临前,他还会提前准备好御寒物资,帮助他们温暖过冬。

在一次与村民的交谈中朱冬囡了解到,三都镇有一对残疾夫妇,在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于是立即动员队友们为这对夫妇提供帮助。

“你又来了啊,朱老板。”朱冬囡一如既往地提着米油来到这对夫妇家里,隔壁的邻居碰到后亲切地打趣问候,“这几年隔三差五就看到你提东西过来,在你的帮助下他们家的生活幸福感可是越来越高了!”

朱冬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就是来看看自己的朋友,没什么帮助不帮助的。”随后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来,和夫妇二人唠起了家常。“我们家那两个小孩,现在都懂事多了,学习也很认真,说一定不会辜负朱叔叔的期望,长大以后要回报叔叔、回报社会。”两口子开心地说着,整个屋子里一派和谐。

2019年,朱冬囡就被评为建德市关爱困境儿童先进个人,5年以来,他的慈善事业不但没有停止,而是相信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将关爱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走出了一条“爱心花路”。

(图为志愿者朱冬囡为残疾夫妇“送温暖”)

普法护民的“义警队长”

除了“主播”和“慈善家”,朱冬囡还有一个隐藏身份——义警。在成为一名义警后,朱冬囡积极参与镇上的治安巡逻,协助民警调解邻里纠纷,宣讲反诈知识,维护小镇的和谐稳定。为了让村民们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他还自费购买了法律书籍和宣传资料,在空闲的时候组织村民们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并帮助需要的村民申请法律援助,用法律保护每一位村民的权益。

每一项突发情况的处置要求,每一句反诈宣传的劝阻语句,每一个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法,朱冬囡都记在备忘录上,只为在群众需要帮助时,能够临危不乱。义警队员小刘说道:“朱哥是我们义警队伍中懂得最多的,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我们平时都很敬重他,当之无愧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都要多多向他学习。”

(图为朱冬囡被评为2024年“杭州好义警”)

朱冬囡是经营烟酒生意的“小老板”,是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好主播”、是帮助残疾夫妇解决难题的“好伙伴”、是守护村民一方平安的“好义警”,以自己的方式温暖着周围人的心房,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守护着家园的平安。(童然)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