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韶山行”火出圈了!
1月13日,湖南进入“两会时间”,省政协委员,省韶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张希慧带来了来自毛主席家乡的好消息。
“平均每天有4000名中小学生来到韶山,这片红色热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张希慧告诉记者。
总数据更是喜人——2024年,“我的韶山行”共接待研学团队159批次,师生43.24万人,带动社会研学共133万人,同比增长72%,在全国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
过去的一年成果丰硕,新的一年,又将如何巩固提升,让韶山火得持久?张希慧说,省韶山管理局将担负好宣传、接待、保护、开发和管理重任,计划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以“我的韶山行”为载体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全国思政教育的新标杆。
张希慧介绍,2025年,“我的韶山行”将接待师生70万人。“我们将着力构建常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聚焦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打造,进一步完善1+3课程体系,开展‘我的韶山行’十大精品课件,十大金牌讲师大赛,进一步提升红色研学课程质量。”
总而言之,不断探索具有湖南特色韶山标志的思政教育新路径、新模式、新动能,从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思政教育新标杆。
第二篇文章,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红色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经典红色新名片。
2025年,省韶山管理局将进一步构建景城乡深度融合,局市企协同发力的“一盘棋”格局,持续强化宣传接待、保护开发和管理功能。“我们将通过中非论坛等平台和载体,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同时加强省份之间、区域之间联动合作,努力打造全国经典红色新名片。”张希慧表示。
第三篇文章,是以“两个融合”为指引,把握国家新一轮政策机遇,着力打造全国文化传承新地标。
何为“两个融合”?即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省韶山管理局正朝着这一方向久久为功。
据悉,今年,省韶山管理局将推动滴水洞3号楼、毛泽东诗词、书法手札数字艺术馆等重大文化项目落地,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夯实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数字化底座。
“未来,我们会不断推出新服务、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进一步推动湖南在‘两个融合’中当好排头兵。”张希慧说。
(肖依诺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