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里话古今

六尺巷里话古今

来源:鲁网 2025-01-13 17: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六尺巷,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巷,如今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智慧的启迪者。让我们一同走进六尺巷,感受其独特魅力,传承其深厚文化底蕴,让这份美德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国旗护卫队走进六尺巷,传承美德展新姿彩

当一群退役的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笔挺、威严的制服,以英姿飒爽之姿迈进六尺巷时,他们的身影瞬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步伐整齐划一,眼神坚定而深邃,他们是国家尊严和荣耀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心中骄傲与自豪的实体化。而六尺巷,这条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巷,一砖一瓦,都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之间和谐相融,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现代军人的英勇与古代文人的谦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感慨。这一刻,六尺巷与国旗护卫队共同编织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成为了桐城人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时政现场说》走进六尺巷,探寻基层治理新智慧

在《时政现场说》这档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中,著名主持人朱广权以其独特的主持风格,引领着大家走进六尺巷。这条巷子,因其背后所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美德而散发着迷人的精神魅力。而令人瞩目的是,六尺巷的精神并未随着历史的尘埃而消逝,反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桐城从“六尺巷”的典故中汲取了智慧,将“谦和礼让”“和为贵”的文化理念巧妙地注入到了社会治理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引用到今天可以是“扁担再长,没有我们邻里之间的情深谊长,板凳再宽,没有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对六尺巷故事的生动描绘,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深刻启示。桐城在社会治理中强调以和为贵、谦和礼让的原则,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古鉴今,举一反三,它让人们看到,六尺巷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个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和启示的地方。

六尺巷成为文化旅游新热点,弘扬传统绽新芳华

随着六尺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入这里,感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政府在修复六尺巷的过程中,恢复了古建筑风貌,还增设了休闲广场、诗画照壁等景观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游览环境,这种复兴是对“六尺巷”文化精神的传承。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貌和独特的文化景观,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他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拍照、留念,也可以在这里思考、学习、感悟,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也可以反思和学习如何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蔡根谭”中有一句“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宽容谦让,方能享受岁月静好,方能体味快乐人生。

六尺巷,这条见证了岁月变迁的古巷,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它是我们探寻历史、感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传承美德、践行智慧的重要载体。让我们携手共进,将六尺巷的精神发扬光大,让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海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