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人工智能助力广东乡村文化振兴

数字与人工智能助力广东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鲁网 2025-01-13 13: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卜绍基针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一系列建议,旨在借助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破解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难题。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对产业、人才、生态等振兴具有引领推动作用。此前,由于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匮乏,出现千村一面、低水平壁画泛滥、乡创项目缺乏内涵等问题。如今,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契机。

卜绍基委员建议,广东应建设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通过基层调研,整合乡村文化与艺术特色,打造完整资源库,避免乡村建设同质化。以此为基础,开发“一村一品”等经济文化资源,借助数字传播推出“乡村数字人”等概念,吸引“数字牧民”参与创业,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内培外助策略。一方面,对乡村文化站干部、学校美术教师等开展针对性培训,使其掌握数字和人工智能设计技术,满足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期设计需求。另一方面,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外援名单,组织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基层文化力量的审美与技术水平,培养本土文化建设人才。

在监管与协调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机制,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应用的监管,防止滥用误用。同时,针对乡村文化建设可能出现的雷同问题,依据地方特色提供指导,实现差异化发展。

此外,为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应促进城乡文化建设中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融互通。利用广东城市化程度高的优势,融合城乡文化服务体系,借助数字技术突出乡村文化特色,让乡村文化成果走进城市,吸引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