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赋能辽宁文旅,2025《辽视春晚》释放“流量密码”

优质内容赋能辽宁文旅,2025《辽视春晚》释放“流量密码”

来源:鲁网 2025-01-09 12: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热搜不断,频频上榜,主流媒体齐推……自2024《辽视春晚》向全国观众发出“回辽过年,来辽过年”的热情邀约后,在过去的一年中,《辽视春晚》不仅为辽宁文旅的“全网圈粉”打响了头炮,也让辽宁在文旅“顶流”的路上越走越稳。用优质内容赋能文旅,让“流量”变成“留量”,即将闪亮登场的2025《辽视春晚》继续在吸引力和深刻性两个维度上持续发力,以艺术化的视角和丰富多元的文艺形式,展现文旅深度融合下的多彩辽宁,让优秀文艺作品成为辽宁文旅走出去的一张“金名片”。

从心动到行动,赴一场终将抵达的约定

以辽沈大地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口口相传的经典作品为载体,多年来,《辽视春晚》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近距离触摸辽宁脉搏的大门,踏入其中,可观历史绚烂、感文化意境、叹活力热情、听精神共鸣。从2023年舞蹈《散乐图》对“辽代散乐”的高度还原“复刻”出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浪漫雅趣,到2024年一舞《龙腾》演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发掘出距今8000年的“石堆塑龙”的意象之美,在这个舞台上,总是会用一个个融合传统与现代、高雅与时尚的经典节目,让人对这片土地心生期待、无尽向往,难怪有网友表示,以文化视角打开“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分分钟就有了一种动身前往的冲动感。

用文艺创作让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内的传统文化元素“活起来”,不仅是《辽视春晚》坚持始终的创作宗旨,也在无形中契合了年轻人因文化引力奔赴山海的旅行新趋势。一年间,辽宁文旅经济屡创新高,无数观众为一睹“中华第一龙”为代表的辽宁风采纷纷奔赴而来,也为拉升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来了还想再来,辽宁人的热情后劲儿太足

在社交媒体上,众多来过辽宁的游客纷纷留言点赞,“好舍不得离开,下次一定要再来!”甚至还有不少人将辽宁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表示愿意留在这里工作、生活。

辽宁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让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流连忘返?要回复这个问题,只需在《辽视春晚》中就能找到答案。以2024《辽视春晚》为例,晚会以影像技术和艺术表达作为创新的突破口,从不同维度入笔,尝试谱写出辽宁文旅发展的全新篇章,尤其注重余味绵长的“后劲”勃发。开场歌舞《金龙飞舞向北方》,就把辽宁的多元民俗和风土人情悉数纳入其中,让这片土地上独有的炽热情怀与豪迈气度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面前;一曲《朝阳花开》准确捕捉到红山文化发祥地的独有特质,唱出了辽宁的底蕴美;小品《带着爸爸去旅行》用周到细致的洗浴文化,为爱冰爱雪爱东北的南方“小金豆”给出来辽过冬的最强理由;《恋上一座城》一开篇,就亮出“来店里吃烧烤先送一大堆东西”“问一个东西好不好吃等于明抢”等极具代表性的民风民俗,生动展现辽宁人的热情与好客,让无数外地观众更真切的了解辽宁、爱上辽宁。

文旅宣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2025《辽视春晚》将继续发挥窗口效应,根植于辽沈大地和中华文明,从一句台词、一段故事切入,从一幅古画、一件文物起手,用一个个极具情感张力的表演细节,和一方尽显东北风情和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科技感的沉浸式舞台,让观众亲身体会辽宁之美,以及辽宁文化的意蕴深长。1月27日(腊月二十八)19:30锁定辽宁卫视,随着2025《辽视春晚》的播出,相信会有更多的文艺精品吸引观众驻足观赏、自发传播,为辽宁文旅再续佳篇写下最有力的注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