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村 话增收丨种植有甜头,日子有奔头

走新村 话增收丨种植有甜头,日子有奔头

来源:鲁网 2025-01-08 11: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烟区立足于各烤烟种植村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引导乡亲们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大伙儿的“钱袋子”鼓起来。

走进泸西县向阳乡足马村的金果榄种植基地,满眼的绿意盎然,一排排金果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我目前种植了12亩金果榄,每亩产量能达到2吨多,市场均价每公斤70元左右。”村民刘正聪一边忙着管护金果榄,一边笑盈盈地向来访者介绍。

刘正聪在金果榄种植基地查看长势。段伟 摄

金果榄是一种中药材,刘正聪不仅卖果实,还自己培育果苗。“果实要明年才能开挖售卖,目前主要是卖籽,每公斤收购价在600元左右。”说起种植金果榄,刘正聪头头是道,这都是他这两年摸索出来的门道。

此前,足马村山高路陡、土地零散、交通闭塞、水源匮乏。村民们只能种些玉米、小麦和土豆,年收入几千元钱,日子过得紧巴巴。

1989年,在向阳烟叶工作站的生产技术员的指导下,刘正聪的父亲和大多数乡亲开始尝试种植烤烟。一年又一年,靠种植烤烟让刘正聪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过上了温饱不愁的生活。“过去我们这地方条件不好,要路没路,要水没水,干什么都靠人挑牛拉,但种烤烟的收益就是比别的作物好。”刘正聪至今记忆犹新。

自2006年以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在足马村投入了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蓄水池、沟渠、地边小水窖和密集烤房群等相继建成,村民们的生产种植条件得到了改善。2020年,刘正聪家里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刘正聪经过一番考察后决定种金果榄。从最初的5亩到现在的12亩。

金果榄种植基地绿意盎然,长势喜人。段伟 摄

去年3月,刘正聪还赶上了时髦,学会了在网上直播卖自个儿培育的金果榄苗。“我就在网上展示咱们村的金果榄苗,喜欢种植的人一看苗长得好,就联系我买。”刘正聪笑着说,2023年他通过网络直播卖了近16万元的苗,每株单价都在1.5元以上。

足马村的产业发展不止金果榄这一项。甘蔗这个传统作物,在足马村也种出了新花样。在窄丫口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种植的甘蔗成排而立,根根匀称挺拔,空气中弥漫着甘蔗的香甜气息。

赵老双在甘蔗地里忙碌砍收。吴颖 摄

“我今年种植了8亩甘蔗,品质还不错,现在批发价大约是0.8元到1.3元每公斤,每亩产量3吨左右,预计3万多元收入。”村民赵老双边砍收甘蔗边高兴地算着经济账。

2024年,按照上级部署,泸西县烟草专卖局投入了1000万余元资金用于全县土地流转、机械化生产、地膜回收等补贴,同时采取“烟草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烤烟+蔬菜”“烤烟+水果”“烤烟+中药材”等发展模式,以烤烟产业带动多元产业融合,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如今,向阳乡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余亩,金果榄40余亩,预计总产值能达到400多万元。多元产业的发展,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甜,收入越来越有奔头。(段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