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推荐官”唐胜忠:用好“新农具” 当好“新农人”

“村超推荐官”唐胜忠:用好“新农具” 当好“新农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07 18: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家好,我是贵州村超推荐官阿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家对阿毅并不陌生。“贵州村超推荐官”是阿毅的视频号名称,是他宣传家乡的一个窗口。

“阿毅”真名叫唐胜忠,他是黔东南州返乡青年创业者,现担任贵州山呷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自返乡创业以来,他带领团队用新媒体宣传家乡,用新媒体赋能产业,并借助村超,将赛事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助推当地农产品销售,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返乡成为“村寨代言人”

90后苗家青年唐胜忠,是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唐胜忠的童年记忆里,家乡到处是崎岖山路,孩子们每天步行两小时前往乡镇上,村里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然而,唐胜忠的父亲唐永成却坚持让三个孩子学习,他始终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2013年,唐胜忠不负众望,考入了重庆师范大学,成为村里的骄傲。全村人为他壮行的场景,更加坚定了他回馈家乡的愿望。大学期间,他在学业上刻苦钻研。毕业后,唐胜忠便开启了创业征途。

起初,他在重庆、广州等城市尝试新媒体创业,但屡遭挫折。2018年,他认真思考后,将目光投向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的贵阳,继续探索,积累经验。然而,他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牵挂却愈发强烈。

2022年,榕江县启动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培养“村寨代言人”,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乡村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这对于一直渴望为家乡做点事情的唐胜忠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唐胜忠没有丝毫犹豫,决定返乡创业。得益于前期创业积累的经验,他迅速投入到“村寨代言人”的角色中,利用自己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专长,开始记录和传播家乡的故事:从苗族传统文化到非遗技艺,从勤劳的留守妇女到易地搬迁群众的新生活......

(图为唐胜忠及团队在田间拍摄宣传画面)

唐胜忠的回来,为家乡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激发了村民们对家乡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他发布的画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恬静的小村庄,村里的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逐渐兴起。

手机成为创业新农具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榕江县提出的这一发展“指南”成为唐胜忠返乡创业努力的方向。

刚回来,他便带领一支由10多名新媒体人才组成的团队,驻扎在了榕江县小丹江苗寨。

小丹江苗寨是一个藏匿于山水之间的传统苗族村落,以古朴的民居、秀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唐胜忠及团队,“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更是新媒体传播的绝佳舞台。”

于是,他带领团队,通过运营“山呷呷阿毅”、“苗乡娟姐”等一系列矩阵账号,将苗寨的日常生活、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手工艺品,以最真实、最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全国观众。

没过多久,系列新媒体矩阵全网粉丝达到200多万,更新短视频超过1000条,流量曝光达5000万余次,小丹江苗寨持续半年登上黔东南抖音景点好评榜第一名。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快速带动了村寨民宿、餐饮业发展,间接带动了丹江村当地民宿、餐饮业增加10来家经营主体。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23年,村超”火爆出圈后,他决定带上团队当主播,发展新媒体产业。与此同时,他还拥有了“贵州村超推荐官”这一新身份,成为一名全网粉丝超200万的网络带货达人。

(图为唐胜忠在直播村超)

2023年,从5月13日村超开幕到11月11日赛事结束,唐胜忠团队拍摄的村超及赛事航拍次数不低于300次,为各级官方媒体提供了大量素材。

当好新时代“新农人”

让流量赋能销量,是唐胜忠返乡创业的初衷。

刚创业时,他就带领团队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宣传推介榕江县的罗汉果、天麻、葛根、香猪、胡蜂、鲟鱼、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以一个IP、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的原则,认真宣传每一个产品,助力榕江农产品走出大山。2022年,唐胜忠团队通过新媒体带动榕江县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图为唐胜忠和团队成员在直播带货)

在创业过程中,黔东南州、榕江县人社部门积极帮助唐胜忠及团队成员解决难题。包括提供人才房、开展就业帮扶、开展技能培训等,从多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引导下,越来越多像唐胜忠一样的新媒体人加入到宣传家乡的行列中来。其中,光唐胜忠就带动了16名榕江籍大学生加入到新媒体团队中,以创业带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村超火了后,当地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创业团队用村超流量赋能产业发展。在官方力量、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杨梅汁、村超可乐(罗汉果)、天麻、葛根、百香果、脐橙等榕江特色农产品成为线上热销产品。

2024年,唐胜忠将自媒体矩阵“流量”转化为经济的“增量”,成立贵州山呷呷农产品有限公司,入驻榕江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园。目前,公司已对接9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直接或间接带动2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帮助当地村民卖出500万余元农产品,从一名“新农人”变身“兴农人”。(袁生|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