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绥阳:农村小伙指尖非遗迎新年

贵州绥阳:农村小伙指尖非遗迎新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06 18: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詹跃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独自创作 潘娅 摄

在贵州省绥阳县大路槽乡,有一位年轻的手艺人,他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用指尖传承着非遗面塑这门古老的技艺。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又创作了什么作品迎接新年的到来。

一个四脚凳,一方小木桌,桌子上整齐摆放着面塑制作所需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弹簧支撑着的十二生肖面塑小摆件“摇头晃脑”,甚是可爱。只见85后年轻小伙詹跃,熟练打开被保鲜膜裹住的树脂粘土,粉色、绿色、蓝色、紫色……又一个面塑作品将在他的指尖下诞生。

“蛇年到,我要捏出一条生肖蛇来迎接农历新年!”。詹跃说完便安静坐下,只见他凝神屏气,全神贯注,各色粘土团在他的十指间经过捏、搓、揉、压,又在工具刀下灵巧地点、切、刻、划……加起来才拳头大小的树脂粘土经过整整1个小时后,头戴帽子的蛇脑袋终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詹跃手中。

“整个制作过程中最耗时的肯定就是它的头部了,我一般都会把这个步骤放在最前面,你看,我给它‘戴’上了虎头帽,这样看起来就更加喜庆、可爱、乖巧了!现在把犄角粘上去,就相当于完成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了!”

接下来,便是完成最后的蛇身部分了,两块粘土团,几经揉捏,成为长长的尾巴盘绕在竹签上。历时近2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这条生肖蛇的制作。

詹跃正在制作生肖蛇 潘娅 摄

小伙詹跃,来自绥阳县大路槽乡,他所精通的这门手艺唤作“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18岁的詹跃在酒店跟班学习中接触到了面塑,因其制作易上手,且很具有观赏性,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痴迷于面塑制作,由此与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詹跃用面塑创造场景、讲述故事。

詹跃制作的十二生肖小摆件 潘娅 摄

在詹跃的工作室里,各类取材于神话、戏剧、民间故事等的传奇人物和花鸟山水、卡通动漫作品摆放得满满当当,色彩艳丽、活灵活现的形象散发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神奇和魅力。接触面塑近20年的詹跃每当有新想法涌入脑海的时候,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付诸实践。

“做这个的话就是想到什么就去把它做出来,比如像这些小东西,我想到了就去结合现在人喜欢的,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它、喜欢它。”詹跃指着自己制作的一个旋转小摆件说道。

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屋成了詹跃施展技艺的一方天地,他在这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专注于每一件作品的精心雕塑。近年来,詹跃不断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当地旅游相结合,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他所制作的面塑作品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面塑工艺的精湛与奥妙,也让古老的面塑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如今,面塑对于詹跃来说既是一个爱好,也是一份责任。

“做非遗面塑的话,需要我们静下心坐下来,去学习、去专研、去琢磨,特别是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接过来,更好地传承下去。”詹跃坚定地说道。(李前勇 潘娅|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