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上洋村,天朗气清,和风徐徐。一位身材偏瘦的精干中年男子骑着三轮皮卡“嘟嘟嘟”地穿梭在乡村小道上,阳光将他的皮肤刷成了农村人特有的古铜色。这位男子便是宜昌市夷陵区雪茄烟种植大户老文,谈起烟叶种植,老文滔滔不绝的讲述,最终汇成了两个字:热爱!
热爱,始于传承
老文,本名文锐成,现年55岁,祖上为地地道道的农民。90年代初,他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刚开始收益还不错,后来开货车的人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薄,有时还入不敷出。当时老文年迈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家里的几十亩地面临无人耕种。“自己的家乡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土地平整肥沃极好耕种,现在农村政策这么好,我何不回乡发展农业?”说起为什么种植烟叶,朴实的老文道出了最初的原因。
2022年3月,老文的家乡上洋村在夷陵区政府和宜昌市烟草公司的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下,作为“雪茄之都”建设的一环推广雪茄烟叶种植,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向村里争取了5亩地的种植计划,开始了与“雪茄烟”的这段不解之缘。
种植雪茄烟叶对于老文来说犹如盲人摸象,只听说种好了效益非常可观,但什么是茄衣、茄套、茄芯,怎样才能种出质优价好的雪茄烟叶,对于老文来说可谓一窍不通。“要么就不种,种就要种好,种好必须讲科学!”下定决心后,老文如父辈一样视土地为珍宝、奉烟叶如明珠,在烟叶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一头钻进了烟田里,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义无反顾、不辞辛劳地种起了他的烟叶。看着一株株绿油油的小烟苗一步步蜕变为黄澄澄的“黄金叶”,在他的悉心呵护下,当年老文的5亩雪茄烟叶收成颇丰。
(图为老文在烟田开展起垄)
雪茄烟叶有种头!初试成功的老文深知农民的不易,但在对土地的热爱、对信念的坚守中,雪茄烟叶让他看到了家乡更加美好的未来。
热爱,盛于感动
2023年,老文的雪茄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质疑。
6月下旬,夷陵烟区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雨,正处于旺长期的烟叶大面积出现倒伏、叶面翻卷,看着风雨过后满目疮痍的烟田,老文心里说不出的难受,“难道我的路子选错了,这么大的损失该怎么办?”束手无策的老文感到深深的无助和迷茫。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清早当地烟草部门组成的24人党员救灾突击队便赶到了上洋村,和当地政府组织的干部群众一起,帮助烟农一道开展生产自救。他们一边将倒伏的烟株扶正,摘除受损叶片并进行揭膜培土,让烟叶尽快恢复正常生长,一边给老文和其他烟农鼓劲加油,帮助他们加强灾后田间管理,稳定发展烟叶种植信心。烟草部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老文,“旁人都在这样无私地帮助我们,我哪有自暴自弃的道理?”老文和其他烟农一起奋起自救,按照烟叶技术员的精心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老文的烟叶虽然受灾严重,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成。
(图为烟农开展灾后自救)
2024年,老文的雪茄烟叶种植规模又有一定扩大。有了前两年经验的积累,他也逐渐成为一名种烟好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又到了烟叶收获的季节,一筐筐漂亮整齐的烟叶给老文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衷心地感谢烟草部门和政府领导,引导发展有你们,技术指导有你们,政策扶持有你们,抗灾救灾有你们,我们真正种的是放心烟,得的是安心钱,雪茄烟我要一直种下去!”老文笑呵呵地说。
热爱,持于责任
“老文,在这里停一下,我的家快到了。”“好咧,你晚上好好休息。明天早上六点我准时来接你”。老文的小面包车农忙季节就载着工人,往返于村道烟田间。这些工人都是上洋村的村民,由于雪茄烟的种植他们也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图为老文在介绍自己种植的烟叶)
“其实,除了自己喜欢种烟外,让我坚持下去的另一个动力就是这些村民。他们大多年过半百,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牵绊,我就想带着他们在家门口挣点儿钱。”老文说到。
老文通过村支部领办的“茄合”农业合作社,固定了20余人的用工小队,他们不仅是一起农耕的伙伴,更像是朝夕相处的亲人,白天他们在烟田里辛苦劳作、挥洒汗水,月上树梢时他们就搭乘老文的小面包车,唠着家常、聊着往事,一路欢声笑语往家赶。
“他啊,就是责任心太重。去年收成一般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转行,但是他觉得不能抛下这些兄弟姊妹,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老文的爱人笑着说。
心怀热爱,奔赴山海。老文作为上洋雪茄烟叶种植主体中的一员,见证了上洋村烟叶种植主体队伍由最初的1人到如今的6人、烟叶种植面积由最初的30亩到现在的500亩,带动了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发展历程。伴随一栋栋漂亮的标准化晾房和收购发酵工厂的落成,“赏樱花、看烟叶、游奇谭、品雪茄”这幅壮丽的上洋茄旅融合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开!
(鲁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