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德村:蓝花子开“丰”光好

民德村:蓝花子开“丰”光好

来源:鲁网 2025-01-02 17: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仲冬时节,寒意渐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姜州镇民德村的山间沃野依然生机盎然,漫山遍野的蓝花子竞相绽放,在阳光与蓝天的映衬下,冬日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我家种了二十多亩烟,卖烟的收入接近10万。烟叶采收完后,我们就把烟杆收了在地里撒上红籽油菜(又名蓝花子),不遇到特殊天气的话,20多亩红籽能产近两千斤菜籽,榨成油能卖接近两万元钱。”2024年12月21日,民德村三组职业烟农冷正银来到自家种的油菜地介绍道。

据了解,蓝花子作为一年生或越年生品种,耐寒、耐旱,在秋末播种冬季生长,更利于花芽分化和种子形成,通常在次年春季或初夏收获,整个生长期只施用一次防治蚜虫的农药,虽然产量较低,但生产出的菜籽油品质好且无污染,市场价格较高,2024年达到25元/斤。

“我们种红籽就是‘懒庄稼’,基本不管理,菜籽榨油以后,秸秆收割来打成糠作饲料,解决家里猪、牛、羊的饲草问题。” 冷正银说。

“我打过几年工才回来安心种地的,现在不仅翻新了房子,还能在家陪伴老人和小孩。只要人勤快,在农村也能把日子过好。”1989年出生的冷正银,如今已种植烟叶十余年,除了种植烟叶和油菜,家里还养了三四十只羊、几头牛、几头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粮烟融合,在农民致富增收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粮烟融和政策的激励,让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

会东县年产烟叶70万担以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也是产粮大县。近年来,会东县在发展烟叶产业的同时,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用心处理好“粮”与“烟”的关系。结合会东烟区地形多样、气候立体的特点,找准粮食和烟叶两大产业的结合点,因地制宜构建了烟叶与粮经作物复合种植耕作制度。虽然是寒冬时节,秋豌豆、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长势喜人。

2024年,会东县以“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着力持续谋篇布局,印发《会东县关于深化粮烟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规划粮烟融合面积16.5万亩,针对“烟+玉米、秋豌豆、大麦、小麦、大豆、油菜”六大粮烟融合示范带,专项列支粮烟融合示范片补助资金63.5万元,用于种子全额补贴。补贴由农业农村局对各乡镇(街道)粮烟融合种植示范片进行不低于30%的验收后直接兑付到农户。这一激励政策,切实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形成了生产基础稳、供给能力强的粮烟双有产业带。

以姜州镇为例,2024年种植烟叶1.4万亩,烟叶采收结束后,有接近40%的烟地种上了油菜,20%的烟地种上了光叶紫花苕,余下40%的烟地进行翻耕晒垡,为来年生产做好准备。

以铁柳镇为例,2024年种植烟叶2.1万亩,秋玉米、秋豌豆、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套种、轮作面积达1.6万亩。

“秋豌豆投入小,每亩能产一千斤左右的豌豆。我们离县城远,都是中间商来收购,但一亩豌豆也能卖接近两千元。”铁柳镇红花村一组职业烟农李志金介绍,仅红花村一组,每年种植烟叶540亩左右,烟叶采收完,烟农们都会种上秋碗豆、红籽油菜或光叶紫花苕。由于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又有政府和烟草行业政策扶持,这样的种植模式农民都乐于接受。

入冬仍秀实,一岁两丰收。经过多年的实践,会东烟区走出了一条烟叶稳定发展、多元产业协同互补的粮烟融合、协同、共生的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会东县种植烟叶26.3万亩,烟农收入达12.82亿元;种植粮油作物16.9万亩,预计可增加烟农收入2.2亿元。此外,3.8万亩的光叶紫花苕种植面积,由烟草行业在产前投入中列支250.57万元全额补贴种子。会东烟区复种指数达178.7%。

烟田即粮田、烟农即粮农。如今的会东烟区,稳固了“金叶子”,守牢了“粮袋子”,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郑佳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