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拓路人

乡村振兴路上的拓路人

来源:鲁网 2025-01-02 14: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湖北省兴山县黄粮镇农民胡治军杀年猪,许多乡亲们自发前来帮忙,大家在一起劳动、一起吃“年猪饭”,一年来的丰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胡治军感慨地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如今在家乡种田,一点都不比在城里务工差啊!”

心恋家乡启新程

图为:胡治军正在田间劳作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上学成为大势所趋。在胡治军的记忆里,许多同龄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纷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行走在熟悉的村庄,少了过去的喧闹,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了留守人群,大片土地因缺少劳动力而逐渐荒芜。

胡治军,一位出生于兴山县黄粮镇的“80”后青年,也曾是外出打工大军中的一员。他在外打工多年,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那片日益荒芜的土地,心中都涌起无尽的失落和担忧。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促使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外地工作,于2019年回到家乡,决心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苦心钻研学本领

图为:胡治军正在进行烟叶初分

回到家乡后,胡治军看到村里有人种烟,并且收入稳定,便决定投身烟叶种植。

万事开头难,为了尽快掌握烟叶种植技术,胡治军开启了一段艰苦的学习之旅。他经常向老烟农请教种植技术,也常常跑烟叶站咨询补贴政策。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为了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他在培训课上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立即前往田间观察病虫害的实际情况。他将田里遇到的每一种虫子都仔细地拍成照片,详细记录病虫害的症状和出现的时间。仔细钻研防治措施,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当地的技术员请教。经过长时间不懈努力和积累,他终于熟练掌握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了当地烟农们口中的“防虫专家”。

多元经营话共富

图为:胡治军到烟站交售烟叶

胡治军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2022年,他种植的烟叶质量高,卖了20多万元。这笔收入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获,更是对他多年努力的一种肯定,为他从事多种经营积累了资本。

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胡治军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他看到了家乡酿酒的传统优势,于是决定利用自家的闲置房屋,将其翻新后开办了一个酒厂。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调试,酒厂终于顺利开业。他酿造的酒以优良的品质,在当地小有名气。农忙时节,他全身心投入到烟叶种植中,确保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农闲期间,他一头钻进自家酒坊,全心打理酒厂生意。这种多元经营的模式,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谈到未来,胡治军充满了信心。他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烟田和酒厂的规模。他对村里的劳动力进行细致分析,聘请劳动力较强的人帮忙种烟,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他聘请劳动力较弱的人到酒坊帮忙煮酒,增加他们的收入,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如今,胡治军回乡创业致富的故事,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作为一位新农人,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勇敢探索、不懈奋斗,从事多种经营,不仅自己的事业红火了,还不忘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向好日子。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有担当、有梦想的新农人,勤奋务实,团结互助,为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注入新活力。(穆鹏寒 李鹏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