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狮子:榆中社火非遗瑰宝的传奇魅力

青毛狮子:榆中社火非遗瑰宝的传奇魅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30 11: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社火,这一古老的风俗,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在岁月的长河中,民俗社火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马啣山社火中,青毛狮子作为甘肃省级非遗文化珍宝,别具一格,迥异于常见武狮,其古朴手工编制技艺精湛考究,从伏天泥雕狮头模型,到裱糊彩绘、精心挽毛组装,无不凝聚匠心,承载着深厚底蕴。

走进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冬日里凛冽的寒风也抵挡不住人们对手艺传承的热情,画匠手艺人轻轻扫除掉他已经做好的青毛狮头上的尘土,欣赏着他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我今年73岁,我的手艺是家族传承,是我父亲教给我的。”画匠魏大明介绍到。据了解,青毛狮子的狮头要选在六月中伏天用白土和麦杆活成“长草泥”,制作狮头模型,也叫泥雕狮子头。用长草泥雕塑好狮子头泥胎,在阴凉处阴干之后,再用纸和浆糊一层层裱糊成壳,待干后从模型上取下来,用颜色装饰彩绘,再安装上眼珠、舌头、下额齿等。狮身现在多用麻袋片或者布匹做底衬,用亚麻分两边挽上狮毛,狮子的屁股用一个竹编筛子扣上,毛外侧安上牛尾。将挽好的狮身和狮头再连接起来,就完成了青毛狮子的制作工艺。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匠人的脸庞,勾勒出热爱与执着的轮廓,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春节期间,人们将择好吉日起社火,而青毛狮子则会在春官的赞词里,在喧天的鼓䥽号角里,在祈佑新愿的乡民里威风凛凛地走庄串社,它的每一次昂首,都召唤着风调雨顺,每一次摆尾,都勾勒出国泰民安。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马静娜 余萱)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