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宣威水治理新里程碑:北盘江流域迎来生态蜕变

云南宣威水治理新里程碑:北盘江流域迎来生态蜕变

来源:chinadaily.com.cn 2024-12-26 21: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26日北京电  经过中铁建设集团1000余天的精心打造,云南省宣威市北盘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近日全面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这不仅标志着宣威市最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水环境治理项目即将全面投入使用,也预示着宣威市民将迎来人水和谐新图景。

河道治理防洪涝

"宣威经常出现内涝,近些年,积水最深时能达到60多厘米,生活污水横流,商铺存货面临被水淹的风险,让我们这些生意人很伤脑筋。"2021年7月,当中铁建设项目团队深入宣威市进行施工踏勘时,当地特色火腿经营店负责人陈发恒介绍。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铁建设项目团队从地下管线入手,采取"源头控制、中途转输、末端治理"的方式,先后搭设长达146公里、涉及主城区9个街道及3个乡镇的雨污水管网,全面防治洪涝灾害。

然而,在污水及河道治理过程中,周边都是老旧房屋,基坑变形控制难度大,给施工造成极大困扰。当时施工的缪家河既有堤坝最近处距居民房屋只有4米,正进行基础开挖时,地下不仅冒水,而且伴有流沙,如果继续按原计划施工,无疑将对当地居民的房屋根基造成影响。

"老城管网改造,原始管道历史必须摸清,没有捷径可走!"项目负责人杨德良在研讨会上斩钉截铁地说。于是,白天,他们请教水治理专家;晚上,在灯下查阅原始地形地貌及历史施工情况。最终,项目团队拿出了解决方案:24小时设置专人轮班坚守,随时检测监控基坑变形情况,先对上游原河床与堤坝交界处进行降水,并做好木桩防护,再进行水泥固化流沙处理等控制沉降,最终不仅顺利完成了管网改造,还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既有房屋的影响。

"经过改造,现在环境好了,也带火了周边的文旅融合、户外运动、边境跨境游等产业,我自己的收入同比年增长10%~15%。"陈发恒高兴地说。

污水整治护民生

云南省宣威市地势相对低洼,境内的偏桥水库至万家口子一带正是北盘江的上游,据国控监测点多次监测,水质都不理想。一旦上游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下游数以万计的百姓用水安全将遭受威胁。

为深入整治污水,中铁建设项目团队新建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匠心打造"智慧水务"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铺设北盘江立体物联网感知体系、部署智能化设备设施,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智慧化的生态环境决策应用,实现水生态信息科学决策与共享。

新建的宣威第三污水处理厂是当地乡镇首座污水处理厂,增设曝气池自动感应装置及缺氧调节池,让"吃"进污水"吐"出清水变为现实。

中铁建设项目团队遵循依山就势、分片收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对北盘江流域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将区域水体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90%以上,恢复河湖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惠及沿线居民60余万人,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云南"。

"口袋公园"受欢迎

"这个公园建得太漂亮了,我们常来这里锻炼身体。"傍晚,宣威市区内已建成投用的心水公园内热闹依旧。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市民夏选良带着老伴和人们一起跳着广场舞。

2022年8月,中铁建设集团宣威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口袋公园"建设。8个"口袋公园"位于宣威东河,分别横跨双龙、宛水、虹桥三个街道,共计34.9万平方米,合计种植乔木约1.2万棵,灌木地被150余种,绿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

项目团队施工的东河拾光公园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河道景观、慢行步道、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建设过程中,公园在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古树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宣威市花杜鹃花和市树黄连木为主的景观点,利用多种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结合河段流量大、侵蚀强烈的特点,建设以"格宾石笼护脚+蜂巢约束系统"护坡为主的生态绿色河堤,移步换景,山石青松之上,红枫环抱。

由于云南宣威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因此,公园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以当地多民族融合的传统文化为基点,打造绚丽花海,同时,集合处理后的污水营造尾水湿地,结合水物联网将水质的净化监控系统作为重要展览内容之一,形成具有观摩意义水生态科普基地。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我们在这里感受着公园的好风景,生活也增添了'微幸福'!"清晨,漫步拾光公园广场,市民们笑着说。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