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干担当写在乡村大地上

把实干担当写在乡村大地上

来源:鲁网 2024-12-23 14: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是博爱县烟草专卖局的帮扶村,在这座太行山脚下宁静而又古朴的村落里,有一位勤恳尽责、心系群众的驻村干部,他叫刘尚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他是群众的贴心人,始终干在实处、冲在一线,除了每天到群众家中走访,他还积极为村里各项工作奔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使命担当,架起了一座为村民排忧解难的桥梁,为乡村振兴建设赋能添彩。

心连心谋划

“尚军,中午没事了来俺家吃饭啊,上次我的200斤菠菜卖不出去,你出钱出力帮我联系卖到了市里的饭店,还帮我解决娃娃上学的事情,一直还没好好谢谢你了。”

“行,王大爷,中午我买点小车牛肉过去。”

提到刘尚军,村民都竖大拇指,说他是一个特别靠谱又温暖的大叔。作为驻村干部,刘尚军始终胸怀大局、着眼长远,组织到乡村振兴优秀的地区开展专题研讨、取经学习,回来后又经常和其他村干部讨论到深夜,积极策划道路亮化和路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家一道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得以呈现。每次开会时,他总是说,驻村干部要实实在在走进群众,贴进群众,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才能使乡村建设“和”出新内涵、“美”出新高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面对面交流

民心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力量源泉,到柏山镇驻村后,刘尚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主动沉下身子,进村子进巷子,每一尺乡村小道都有他的脚步,每一间砖台屋瓦都有他的身影。他总说,“要拜人民为师,乡村建设就是要让人民满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积极向能者请教、向智者问策,总是保持谦逊的态度,当面了解乡村建设的困难阻力,当面问群众对乡村建设的期望和愿景,在与群众交谈交心中闻民声察民意,找到乡村振兴建设的锦囊妙计。

点对点寻策

想要真正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不是一蹴而就的,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能空有“一腔热血”。为了让村民的真切感受到关怀,他经常翻阅村民家庭档案资料,准确了解他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村民李大娘腿脚不便,日常行动全靠拐杖,她的儿子一家都在外地打工,孙子成了留守儿童,因为先天视力缺陷,刘大娘的孙子每周需要去县医院接受治疗,得知这个事情后,刘尚军主动担起了这个任务。几个月来,不管多忙,他也要抽上半天时间带孩子去医院做康复,到户外放松,帮助更好恢复;得知村民闫大爷不会注册农村医保,就上门为其操作,并且详细讲解了申报和领取补助的步骤,让村民真正了解到惠民政策,让乡村振兴真正惠及全民、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时他还组织“我为‘和美乡村’献一计”“‘和美乡村’大家谈”等活动,向群众“点题问策”,直面群众切题开方,不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的底蕴。

乡村振兴的路上还有无数个像刘尚军一样的实干者,他们“驻”在乡村,脚踏实地,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真调实研”,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和美乡村建设路径,努力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答好驻村帮扶“振兴卷”,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老百姓们认可的幸福家园。(朱兆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