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起相约“蔗”里 红糖“香溢”四方

“义”起相约“蔗”里 红糖“香溢”四方

来源:鲁网 2024-12-18 15: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远树深红,露草有霜”,冬至时节,红糖飘香。为进一步传播“义乌红糖”国家级非遗文化,积极拓宽当地村民红糖产品销售渠道,义乌市烟草专卖局组织“义家人”香溢志愿服务队,组织外商到糖厂进行现场洽谈,打通产销衔接“最后一公里”,将优质、生态、特色、新鲜的农副产品插上“云”翅膀,走向全世界。

为了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亲身体验义乌红糖的传统制作工艺与深厚文化底蕴,香溢志愿者通过链接当地外贸商会,分批组织外国客商和游客前往商城红糖厂参与“红糖节嘉年华”活动。

图为香溢志愿者与外国客商参加“红糖节嘉年华”活动

香溢志愿者陪同国内外客商参观红糖产业,了解甘蔗种植、古法红糖制作流程,介绍红糖产品,感受中国传统制糖工艺的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义家人”香溢志愿服务站点多元融合的优势,为“东方巧克力”代言,让义乌红糖“香溢”国际。

图为香溢志愿者向外国客商介绍红糖副产品

“东方巧克力,浓情蜜意难忘记!”来自伊朗的客商马萨姆用流利的汉语与糖厂负责人侃侃而谈,并对义乌红糖进行点赞。田地里,糖梗披叶、削根、捆扎;榨糖间,绞糖、熬制、候糖,师傅们现场展示红糖制作技艺。

活动现场,香溢志愿者原汁原味地介绍义乌红糖的历史传承和产品特色。外国朋友们穿梭在甘蔗地和熬糖、制糖区,他们亲眼目睹甘蔗榨汁到熬煮成糖,一步一技艺、一步一传承,赞叹不已。

“义乌有三宝,红糖火腿与南枣。”香溢志愿者在红糖生产基地化身“宣传大使”,向中外客商和游人介绍展示“义乌红糖”的古法榨糖工艺与衍生农副产品。

香溢志愿者走田间、入车间、到展厅。走田间感受百亩糖梗基地的丰收喜悦,入榨糖车间回味红糖古法工艺,到展厅品尝“红糖麻花、红糖酥饼、枸杞红糖”等特色红糖衍生品的美味,通过情景式体验,带大家领略“义乌红糖”的非遗文化魅力。

在青绿相间的糖梗地里,在浓香稠密的熬糖间里,在琳琅满目的糖果王国里,香溢志愿者向大家介绍糖梗的“前世今生”,一一揭开“三宝”之一“义乌红糖”的神秘面纱,娓娓讲述“一根糖梗的致富经”。

图为香溢志愿者通过直播间助力当地农户销售红糖副产品

在体验环节,香溢志愿者向外国友人讲解红糖的创意产品与创意吃法,通过尝试体验,外国友人对义乌红糖的甜蜜记忆尤为深刻,他们订购了各式各样的红糖产品满载而归,纷纷表示对这种能当甜品又能滋补身体的糖果爱不释手,并表示将积极向身边的朋友传播义乌文化和土特商品,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点对点精准服务,香溢志愿者帮助当地村民录制宣传片,在红糖生产基地设置文化墙,助力“义乌红糖香溢四方”,促进当地村民增收。

一直以来,义乌烟草坚持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网”聚青力量,不断扩大“香溢助农帮扶”服务圈,积极探索与农村基层党支部“党建+服务+助农”的联建模式。

下一步,义乌烟草将通过构建“香溢红色驿站、香溢助农直播间、香溢志愿者服务队”等助农服务矩阵,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媒,把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落到实处,畅通农产品进城入市“最后一公里”。(陈兵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