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街道做活“大棚经济”文章 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源动力”

凤城街道做活“大棚经济”文章 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源动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12 14: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今年以来,凤城街道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抢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机遇,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布局,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共富凤城”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果蔬大棚产业,引导群众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之路,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北河沟村果蔬智慧大棚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来回穿梭,一片繁忙。“这几年,大棚育苗‘钱’景好,我们这里交通便利,园区企业众多,引进果蔬智慧大棚种植高收益水果蔬菜,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增加群众的收入。”北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汪振明表示。

按照计划,果蔬智慧大棚建设项目将打造玻璃智能温室 11200平方米,配套设备间以及内遮阳系统、内保温系统、湿帘降温调控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种植设施系统等13个系统。未来,将依托东方航天港集团航天育种中心,通过“村

集体+政府部门+东方航天港集团”多方共建,带动当地果蔬

产业品种升级、亩均产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

“智慧大棚商品产出的销售渠道比较稳定,潜力很大。此处临近航空航天、核电设备、海阳港口产业园区,企业人员众多,市场需求量高,可为企业食堂直供果蔬,收益有保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果蔬智慧大棚的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建成后,种植口感型菜番茄,预计年产值 275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增加群众收入30万元。

一座智慧大棚,拓宽发展新路。围绕示范区打造,凤城街道将突出横向联动、纵向吸收,以北河沟村为核心,在南河沟村、李王庄村、高家庄村相继建设高效蔬菜大棚及配套设施,实现连片发展模式,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源动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图片由孙文玉 吕娇娜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