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我被派到江西省会昌县梓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北京到赣南革命老区,路途跨越1800多公里,工作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我迎来一次新的考验。
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到任后,通过找干部群众谈心、挨家挨户走访,我了解到梓坑村共有1540人,其中党员28名;全村耕地194亩,林地8523亩;当地政府在“梓坑家园”统建了245栋安置房。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是省级红色名村。近几年,村里涌现了一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感到只有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和大家想在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中,我们依托江西省省级特色小镇——和君教育小镇的独有资源优势,组建“独好会昌”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对外承接党性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业务;因地制宜发展高标农田、主题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和电商直播带货,销售会昌的珍珠粉、脐橙、桔柚、山茶油、米烧酒等土特产品;同时,向和君教育小镇提供农产品以及劳务派遣等服务。坐落在万亩森林竹海里的和君职业学院,发挥人才聚集、校企一体优势,引领带动商学咨询、旅游康养、研学培训等产业发展。在产业振兴上,梓坑村与和君教育小镇实现互补共促。
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梓坑村保存着留守苏区中央机关革命旧址群。身处赣南革命老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结合村里传颂的红色故事,我们组织红军后代、党员、群众和学生自编自演红色情景剧《梓坑薪火》,生动讴歌了留守苏区红军战士坚持坚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我们组织村民修整红军当年走过的交通线“红军小道”,增强红色旅游体验感。
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办好村里的事,干部是“领头雁”。干部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干部就有多亲。我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到户,无论是粮食生产、健康、教育、住房、饮水等工作研判,还是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培训求职补贴等数据申报,都认真对待、保证质量。我们通过盘活村民的闲置住房,以“培训+民宿”的方式发展旅游,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建设美丽活力乡村。
忙完一天的工作,走在明亮的路灯下,看到“梓君乐购”超市里有村民在购物,民宿“客家茶馆”里有村民在喝茶聊天,“爱心书屋”里有村民在看书学习,文化广场上有老人在唱歌跳舞,房前屋后有儿童在追逐玩耍……望着不远处“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十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想到自己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同批派出的近500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对做好驻村工作充满信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将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履职故事。
作者系中国日报社机关党委办公室干部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