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我的国家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系列学术讲座暨英语角校友体验活动

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我的国家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系列学术讲座暨英语角校友体验活动

来源:鲁网 2024-12-10 16: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7日,三明学院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楼C107举办“我的国家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系列学术讲座暨英语角校友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共同主办。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卢敏教授到场致辞,朱伊革教授主持,来自尼日利亚等8个国家的外籍教师与留学生、返校校友、中外合作交流协会成员等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国际文化交流分享会中,来自印度尼西亚、蒙古、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们用汉语、英语以及母语分享了他们国家的风景、美食、传统工艺品以及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互助的精彩瞬间,增进了与会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对沿线国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国际文化交流系列学术讲座由院长卢敏教授主持,来自尼日利亚、喀麦隆、马里等国外籍教师分别为与会者带来他们国家的风土人情,并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尼日利亚的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往来和交流等经济合作、促进文化交流等角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讲座结束后,进入讨论环节。在吴爱副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师生畅所欲言,对尼日利亚、喀麦隆以及马里三个非洲国家间语言差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教育制度、文化习俗等问题进行更细致的探究。同时,与会者围绕“谈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感悟”等问题展开热力讨论交流 。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格局下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了中国智慧,让中国更好地被世界看到,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活动结束后,院长卢敏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其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三明学院学习的国际学生和从事教学工作的外籍教师都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和传播者,他们正在,也应当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的学术讲座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帮助我们更直接、深刻地理解“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核、实际行动和深远意义。与会师生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多开展类似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术水平,开阔国际视野,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卢敏、余水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