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官、一个法官助理、一个书记员、一个调解员、一个法庭,管辖吉兰泰镇、诺日公苏木、乌力吉苏木共5个社区38个嘎查的民商事案件。吉兰泰镇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盐化工业基地,是阿拉善盟典型的工业重镇,历来有“大漠明珠”“塞外盐城”等美称。吉兰泰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辖区总面积12411.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万,镇区面积24.7平方公里。近年来吉兰泰人民法庭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回应人民群众期盼,深挖司法服务潜力,将法庭职能从审判为主转变为审判、治理并重,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矛盾纠纷不上交、司法服务不缺位,护航乡土安宁,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长治久安筑牢法治根基。
一、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化解矛盾纠纷不拖沓
吉兰泰人民法庭积极践行枫桥理念,充分发挥调解优势,探索完善巡回法庭、周末法庭、夜间法庭等满足群众需求、彰显制度优势的特色法庭模式,推进“四所一庭”调解机制建设,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基本形成。2024年以来,吉兰泰人民法庭共调解各类案件182件,成功调解10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57%。其中调解成功的案件中包含46件各类借款、借贷纠纷案件。有效化解了大量借款借贷纠纷,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履行人民法庭义务,保护弱势群体不含糊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司法机构,不仅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还肩负着关爱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职责。近日,有四位特殊的环卫工人来法庭进行了起诉,这四位环卫工人分别是智力障碍的马大哥、年过六旬的王阿姨、李阿姨和马阿姨。他们所在的岗位是专门为年龄较大或智力障碍的人设立的爱心岗位,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资金周转问题,雇主未能按时支付工资,导致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问题,四位环卫工人联合起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找到吉兰泰法庭,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法庭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诉求后,立即受理了这起集体起诉案件。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与法官轮番上阵,采取面对面调解、电话沟通等方式,迅速展开沟通,雇主很快便同意了补发拖欠的工资,并承诺今后按时支付工资,不再发生类似问题。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四位环卫工人的实际困难,也展示了枫桥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实施强制措施不手软
小小法庭,蕴含巨大能量。近日,当事人来到吉兰泰法庭对两起建设工程施工案件提起诉讼。与此同时,当事人担心对方可能会转移资金,请求法庭冻结对方账户中3000万元的工程款。为了确保诉讼顺利进行,避免被告转移财产,当事人提出了财产保全申请。法庭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对案件进行了初步审查,并确认了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为了尽快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庭工作人员在立案的同时,立即出具了裁定书,要求银行对被告的账户进行冻结。这一系列行动迅速而高效,从当事人提出申请到法庭出具裁定书,整个过程不超过36小时,确保了被告银行账户中的3000万元工程款被及时冻结,有效防止了资金的转移。当事人对法庭的迅速反应和专业处理表示高度赞赏,称赞法庭工作人员的高效和敬业精神。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后续的诉讼程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民法庭根植于人民沃土,服务在基层一线。上述工作,既是吉兰泰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2024年至今,吉兰泰人民法庭收案252件,结案229件,结案率达到90%以上,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100%。接下来,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以人民法庭为重要支点的基层社会法治体系,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用心绘就左法好“枫”景。
(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吉兰泰人民法庭 王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