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 善用主动发现,推动社会救助“心”服务

杭锦旗: 善用主动发现,推动社会救助“心”服务

来源:鲁网 2024-12-05 17: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家住锡尼镇百灵社区的王某,前不久被诊断为肝硬化现在在医院住院治疗,急需要做换肝手术,他的两个孩子在上小学和初中,毫无着落的手术费又成了王某的一大块心病。王某他本人也通过水滴筹等众多方式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杭锦旗民政局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和上级部门争取事实无人扶养救助政策,同时通知属地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详细了解情况,帮他申请救助,对王某一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其背后是杭锦旗民政局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让困难群众全面纳入社会救助视野范围,杭锦旗民政局持续主动思考探索社会救助新领域更加务实有效的保障救助方式,于2024年10月印发《杭锦旗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扩大主动发现救助队伍,完善规范救助流程,强化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全面织密社会救助网络,变“要我救助”为“我要救助”,真正实现救助对象“困难有人寻,发现有人帮,救助有路径”。

扩大主动发现队伍,提升社会救助温度

杭锦旗在每个村嘎查(社区)配有专职协理员,苏某是塔然高勒村的一名协理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该村的信息收集员。做好“救急难”信息收集、上报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他时常穿梭在跌跌哇哇的乡村小路上,走访排查困难群众,走遍了全村16户33人低保家庭,对他们的家庭以及收入情况他都牢记在心。在走访中他随时记录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各种困难,为他们解释救助政策,对需要频繁关注的家庭,他会动态跟进,定期回访。主动发现救助对象,是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的关键一步,像苏某这样的协理员杭锦旗共有90名。长期以来,杭锦旗坚持以包联单位、包联干部、村(嘎查)社区书记、网格员和协理员的“五级联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对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和急难情形,第一时间报告苏木镇或民政局,形成以苏木镇、村嘎查(社区)、网格员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主动发现队伍,对急难对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为实现杭锦旗社会救助无盲区奠定基础,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更有热度。

强化主动发现流程,提升社会救助速度

做好政策的指路人,强化规范救助流程,是切实提高救助质效的“前哨”力量,将政策由 “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确保“主动发现”后跟进“主动救助”,形成靠前服务、主动谋划、积极落实、全面跟踪督促的主动发现救助局面,是杭锦旗民政局不断推动提升救助服务的标尺。工作人员主动发现救助线索后,及时对困难群众主动宣讲政策、了解其申请救助意愿和能力,对因患病或残疾的特殊对象,有申请意愿但申请能力不足的,协助其收集、准备相关的书面申请材料,帮助提交救助申请。对遭遇急难的,按照“先行救助”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对遭遇重大暂时生活困难的,苏木镇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提高临时救助额度。对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急难个案,运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转介有关部门给予救助,有效提高了救助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继续整合“线上+线下”,结合“主动+预警”,多渠道拓宽发现渠道

充分利用社会救助信息综合平台预警检测系统实现“预警”发现,通过信息比对和大数据分析,做到共享医保、残联、人社、教育等部门的数据,将因失业、因灾、因学、因病、因残等特殊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家庭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是实现主动救助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红橙黄蓝四个颜色级别预警信息开展入户核查,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分层分类落实救助政策,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开展预警入户138次,救助困难群众3722人次,救助金额2141.48余万元。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公布各苏木镇救助热线,做好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值守,及时受理、快速响应,对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及时分类纳入救助范围。

下一步,杭锦旗将持续“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多措并举释放救助政策温度,推动社会救助入心、暖心、贴心的服务。(段鑫)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