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宪崇法丨法治“齿轮”紧紧耦合,“幸福航船”行稳致远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正式开启,活动将持续至12月7日。

尊宪崇法丨法治“齿轮”紧紧耦合,“幸福航船”行稳致远

来源:安徽新闻网 2024-12-05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正式开启,活动将持续至12月7日。连日来,各地多措并举宣传宪法,通过开展宪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等主题宣传,营造出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让宪法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日之中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拔节向上的创新动能、幸福甜美的生活、和谐安定的社会、井然有序的治理秩序……一切美好均离不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宪法保驾护航。强基固本才能本固邦宁。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维护宪法权威,离不开各行各业、千万家庭、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个公民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用行动坚定捍卫宪法权威,就能汇聚成全社会尊崇宪法、向“宪”而行的磅礴力量,汇聚“中华号”魏巍巨轮破浪前行的磅礴之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宪法日宣传活动已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法治精神渐渐深入人心。维护宪法权威,前提在于讲好宪法,学好宪法,以知促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颁布,“五四宪法”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不论是全国有1.5亿多人参与草案讨论的气势磅礴,还是当时的普通老百姓不惜花费一个月的工资,通过发电报的方式提出修改建议的热情高涨……宣传好中国宪法,把宪法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里,就是要讲好中国宪法的“诞生记”“发展记”。乐见各地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模拟法庭”,传唱《宪法伴我们成长》等歌曲,开展宪法法律知识答题、在线旁听庭审、“法律明白人”风采宣传、法治乡村建设成果展示等,让宪法知识走进群众日常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法同行,“宪”在出发。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每个公民的内心里。让宪法刻在每个人心里,就要推动高度、温度相互结合,深度、宽度相得益彰,促进宪法精神“活”起来,让宪法故事“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对此,推动宪法精神走向基层一线、千家万户,就要把抽象的宪法条文与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宪法从“纸面”走入“人心”,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心,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法条入心,关键在靠近百姓,护航群众。比如,民法典实施几年来,从保护“头顶上的安全”到聚焦数字时代的人格权,再到重视家庭家风,这部新时代的法典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强大法治保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有人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这句话,很贴切。从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后来几次修订宪法,我国宪法始终与时俱进,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今天,很多人总说:庆幸自己生在中国。国家治理越来越井然,社会运转越来越有序,根本在于法治的“齿轮”紧紧耦合,驱动承载着14亿多中华儿女的“幸福航船”行稳致远。从自己出发,从“宪”在出发,将宪法精神印刻在心底,让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成为行为准则,法治强国渐行渐近。(作者 周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