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蓄势赋能促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 蓄势赋能促发展

来源:鲁网 2024-12-03 16: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济南市商河县龙桑寺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工作主线,聚焦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以党建高质量发展赋能各项工作,力争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做示范。

一、强基固本,筑牢基层组织保障

龙桑寺镇深入推行农村党建“标准工作法”,紧盯“六有”标准,构建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规范完善各支部12项基础工作档案,不断增强凝聚力。选优配强“两委”干部,调整9名骨干力量担任村书记,“一村一策”制定“强基”村整顿转化计划,落实“四个一”帮扶措施,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村村到”,推动重点村持续转化提升,漂白李村成功实现由“软弱涣散村”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沧桑巨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作用,规划成立产业集聚型、强村带动型等4大类11个“跨村联建”联合党委,覆盖全镇44个千人以下行政村。设立党员先锋示范服务岗4个,党员示范服务区2个,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200余人,让党员在“单位里亮身份,在岗位上树形象、在群众中显作用”。大力实施“农村党建红色雁阵”行动,坚持拓宽渠道“选”、常态联动“育”、严格考核“管”,精准摸排乡贤、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优秀毕业返乡大学生185人信息并建立台账,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库,实施村干部“1+1”帮带培养。

二、产业协同,解锁集体增收密码

龙桑寺镇聚焦地区特色产业,坚持量体裁衣、精准施策,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以打造“品质原粮种植示范镇”为目标,持续加大品质原粮产业化发展投入,2024年优质麦“中麦578”推广种植面积突破7万亩,成为山东面积最大的“中麦578”优质原粮集中种植区,同时全域推广土地托管,有效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坚持“镇、村、企”同频共振,依托品质原粮产业协会,将土地整村规模经营、品质原粮全域推广、食品加工产业等镇域优势与驻村第一书记及企业资源进行科学配比、有效整合,凝聚43名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合力,谋划落地豆腐加工、中草药种植、林下菌类种植、水果玉米、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类项目22个,协调20余家企业达成运营合作意向,带动就业300余人,进一步推动村党组织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有效实现村级党组织短链延长、细链增粗、弱链变强,进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坚持“增绿”与“增收”并举,倡导各村利用村内房前屋后、沟渠路旁闲散土地资源种植山楂树、柿子树,探索出一条发展“边角经济”的强村富民之路,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经济”的有效衔接。

三、巧借智库,激活人才发展动能

龙桑寺镇善于“借智”高端人才,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通过开展实地指导、学术交流等系列“校地企”联动共建合作,推动龙桑寺镇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济南市农科院加强沟通对接,引进农业技术专家14人。推动金盆地家庭农场、商河商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与济南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济南分院)签订联建协议,搭建2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济南技师学院、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举办全省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培训行动,共建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基地。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开展校地党建暨人才工作座谈交流活动,实施校地共建合作。坚持“人才兴粮”原则,2024年5月成功举办山东省西北地区中麦578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活动暨产业化对接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莅临指导,并就中麦578优质麦种繁育、推广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解读。每年举办至少4期小麦田间管理农技人才培训班,全国小麦审定委员会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张勇博士亲自授课,“成绩单”背后写尽人才故事。(刘友智  济南市商河县龙桑寺镇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