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陶”万漉,炼出金“晗”量 ——陶晗的“匠心”之路

千“陶”万漉,炼出金“晗”量 ——陶晗的“匠心”之路

来源:鲁网 2024-11-28 14: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初冬的清晨,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洒下几缕金辉,机床的轰鸣声交织着人群的脚步声。陶晗,襄阳复烤厂的维修技师,此刻正趴在一台关键设备旁,他屏息凝神,目光紧盯仪表盘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耳边机器的轰鸣似乎早已成了背景音,他的世界,只有眼前的这台机器。

图为陶晗检修设备

“设备是工厂的骨骼,维保是让它流动的血液。”1988年出生,来到烤烟厂第14个年头的陶晗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与几名同事共同承担打叶、除尘、烤片、烤梗四个工段的设备维保工作,平凡且忙碌的日夜,是一名“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匠心独运的坚守。

检修攻关,他以匠心炼出“金品牌”

在国家局对卷烟杂物剔除严格控制的要求下,2016年,襄阳复烤厂引入国内首台光电分拣设备。这台设备可以通过光电技术在生产线上实现卷烟杂物的精准剔除,一台机器能够抵得上20个人的工作量,却在试运行阶段屡屡“闹脾气”。

光源偏移、识别误差、生产卡顿……一系列问题让整个生产线陷入困境。“走出校门,就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面对从没有过的陌生,陶晗感慨道。校门内的理论与校门外的实践虽然割裂,陶晗却始终保持着跨越割裂的勇气,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块“硬骨头”,开始了一场设备调试的“拉锯战”。

“那时真是摸着石头过河,”陶晗回忆道,“手册不够用,理论不够用,靠的全是死磕的精神。”

在没有可参考经验的情况下,他一头扎进设备内部,从基础的光电识别原理学起,翻阅上百份技术资料,逐项测试不同的灯珠、反射板角度和色温调节。为了找到最佳灯珠组合,他试用了上千种型号,反复调整色温、亮度,甚至徒手修改反射板角度。每次测试,他都会将参数和现象一一记录下来。一个月里,他在记录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参数和心得,最终通过上千次试验成功调试出最适合设备的光源组合和光电角度。

设备运行平稳后,效率提升了三倍。“当时就是觉得,机器好像有点‘拗’,不服就要调到它服为止。”

这份执着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更让陶晗收获了“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的称号。当提起自己辛苦了1个月的成果时,陶晗眼里没有太多的兴奋和喜悦,反倒是一股淡然。或许,他就像那个挥舞了上千万次重锤的“老师傅”,哪怕自己手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卓越不凡的“器具”,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一颗敢于敲千万次锤的“匠心”。

图为襄阳复烤厂工人检修设备

言传身教,他以匠心传授“金知识”

在襄阳复烤厂,陶晗忙碌身影的背后,总是跟着几个稚嫩的面孔。

他叫云晨,是陶晗的徒弟。作为90后新员工,云晨刚进厂时很迷茫。

“学校里学的和厂里用的完全是两回事,第一次操作设备时,我连机床怎么开都不敢按。”云晨说道。

在接触过设备后,云晨的思想上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一切“从零开始”的他对接下来在厂里感到无助与迷茫,甚至他还非常担心自己会因为操作出错带来严重的后果。陶晗看透了云晨的“心结”,他主动和云晨聊天,将云晨心里的结慢慢打开,让他重拾信心。

每到一台机器前,陶晗都会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设备的结构和常见故障,甚至还随身携带自制的“简易设备原理图”,一边讲一边画。一次深夜设备突发故障,云晨本能地缩在一旁,不敢动手。陶晗拍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不动手,怎么知道自己的潜力?”

在师徒俩的通力合作下,设备很快恢复运转。事后,陶晗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打开随身的工作笔记,将整个维修过程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然后递给云晨。“要把问题写清楚,把原因写明白,这样你下次就能独立解决了。”他说。

“陶师傅教我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云晨说。

“充实自己,厚积薄发”——这是陶晗给云晨在内所有年轻员工的忠告。在陶晗看来,自己虽然是带领他们这群年轻人成长的“师傅”,但培育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熟练掌握设备维护保养技能同等重要。

当然,陶晗还认为,年轻人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帮助徒弟们感受工作的乐趣。

提起在云晨眼里自己的“师傅”陶晗是怎么样的,这位年轻人眼里充满了光:“废寝忘食,完美主义。”

在云晨眼里,陶晗的身上始终发着金子般的光。他把自己的一切,从成熟的技能到做人的风范,都毫无保留地交给徒弟们,让他们也能在复烤厂的锤炼中打磨成一个又一个的金子。

生活取舍,他以匠心写就“金岁月”

生活和工作,是陶晗最容易取舍的,因为只要厂里一声令下,无论早晚,他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

晚上九点,电话铃声响起,陶晗正陪孩子玩积木。他接通电话后,眉头一皱,连忙换上工装,对家人只留下短短一句:“厂里有急事,我得去。”

这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厂里的切片机突然卡壳,他和同事连夜对机床主轴进行拆卸和调整。尽管夜班师傅一再劝他“剩下的交给下一班吧”,陶晗却坚持等到设备恢复正常才离开。第二天下午回到家时,孩子已经醒了,他疲惫的脸上却挂着笑容:“今天可以安心陪你玩了。”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生活有着说不尽的平凡与矛盾。每当深夜从厂里回来,看到孩子熟睡的脸庞,他总是既愧疚又释然。“厂里给了我安身立命的机会,我也希望能为家庭尽更多责任,但当工厂需要我时,我必须站出来。”

面对工作,放下家庭,陶晗捧起了匠心,写就了奋斗与汗水的“金色岁月”。

陶晗的日常工作,或许并不那么惊天动地,但他的坚守如涓涓细流,滋养着身边的人。

“设备能转,生活才能转。”这是陶晗的口头禅。如今,在襄阳复烤厂,他不仅用千万次的锤炼打造了卓越的设备维保技能,更用实际行动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员工。他们在他的指导下成长,也将这份匠心精神传承下去。

怀揣着一颗匠心,在千淘万漉、吹尽狂沙始的辛苦后,陶晗“炼”出了复烤厂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发展之路,“锻”造出一个又一个有着金色本领的执着后辈。(王雪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