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党建引领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福建尤溪:党建引领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11-26 16: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冬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一片宁静而祥和。但在这片宁静中,却弥漫着一种别样的热情。

“这次学习让我对现代农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明年种烟种稻时,我会更加注重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争取有更好的收成!”“我学到了烟稻轮作技术,明年我打算尝试烟稻轮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收益!”尤溪县梅仙镇南洋村刚参加完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农户们在田边开心讨论。

图为梅仙镇南洋村两位参加尤溪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农户。陈铭坚摄

结对共建,奔向富民“好日子”

“以前我们村没有什么产业,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知道后,主动与我们联系,引导我们村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培养优质烟农,现在不仅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村民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南洋村党支部书记吴方国笑着说。

前几年,南洋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大片土地闲置撂荒,尤溪县局(分公司)党支部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与梅仙镇南洋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构建“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克、发展共谋”共建机制,制定“一村一策”攻坚方案,协助南洋村整合资源,依托“村委会+种植大户”的闲置田块再利用模式,引导南洋村复垦复耕撂荒地150亩,并因地制宜地对新开田块采取一系列技术改善措施,推进土壤改良。在此基础上,将复垦后的土地纳入基本稻烟田保护范围并集中流转至村集体统一规划,积极指导农户进行烟稻轮作,提升农户综合效益。

“我是2022年刚种烟的,一开始很害怕种不好,还好有尤溪县局(分公司)的烟技员,每个生产环节都来帮助我,我现在靠种烟一年能收入32万元!”一提到近年的收益,南洋村农户胡珊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在田块上下功夫外,尤溪县局(分公司)党支部还用心帮助南洋村培育新进农户和技术薄弱农户,一方面通过结对帮扶,在生产各环节主动介入,一对一开展培训指导,帮助农户提升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冬闲有利时机,联合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高素质农民烟稻轮作培训班,积极组织南洋村及其他各乡镇农户学习烟稻融合发展、烟草病虫害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关键技术等内容,进一步拓宽农户视野,提升农户烟稻生产技术。

经过努力,南洋村种烟面积从2021年的200亩发展至如今已有520亩,农户通过烟稻轮作户均收入可突破50万元,“烟+稻”的模式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绿美为先,拓出振兴“新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去年打造了烟光工程项目,一年光靠晒太阳,就能晒出17万元的收入。更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我们村每年都会收到这份阳光带来的收益,它成为了村里稳定的经济来源。”南洋村主任肖守锦赞不绝口。

图为尤溪县梅仙镇南洋村烟光工程项目。尤溪县局(分公司)供图

尤溪县局(分公司)党支部针对南洋村烟叶面积增加导致烤能紧张问题,积极统筹资源、协调各方,于2023年帮助该村打造了烟光工程项目,通过将烤房传统的彩钢瓦顶棚变成光伏顶棚,促进光伏与烟叶产业结合,不仅能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还促进了村集体多渠道增收,获得了地方党委政府高度肯定,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方共赢。

目前,烟光工程项目已在尤溪全面推广,全县共建设光伏顶棚项目37处,面积超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达10.32兆瓦。项目建成至今已节约标煤37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项目所在村每年可依托烟光工程项目发电收益110余万元。

今后,尤溪县局(分公司)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聚焦“一片黄金叶带富一方群众”目标,发挥产业优势,创新共建机制,注重帮扶实效,助力更多乡村奔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民富裕的振兴之路。(李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