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成果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乌镇进程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期间,多家智库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成为本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助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乌镇进程迈出新的一步。

智库成果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乌镇进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23 1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期间,多家智库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成为本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助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乌镇进程迈出新的一步。《报告》梳理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现状,总结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十大重点议题,提出了构建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目标宗旨、原则共识与行动进路,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取得突破做出了新的贡献。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前进方向。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倡导发展人工智能要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以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动力。人工智能治理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走在正确道路之上的必要保障,倡导坚持“智能向善”的正确价值取向,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进程中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共识规则与行为规范。“以人为本”与“智能向善”相辅相成,引领人工智能始终符合并促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切实做到向善而行;遵守适用的国际法,共同防范和打击人工智能的恶意利用;尊重国家主权,确保各国有权根据国情自主选择技术发展模式和治理方案,反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干涉他国内政。本次峰会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作为其中关键词的“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亦是《报告》的主旨关切,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更为有力支持人们走向美好未来的需求与期待。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应坚持发展赋能、平等普惠的立足基础。人工智能是人类创新发展的突出成果,能否抓住这一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能否及时掌握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并用以赋能千行百业、造福本国人民,是各国关心的重点议题,也是各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基础。在本次峰会开幕式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多位政要纷纷表达了对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并利用其支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在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规则,国际社会需要通过促进技术和知识共享以及市场公平开放,提升公众人工智能素养,减少技术壁垒,强化能力建设,缩小智能鸿沟,保障妇女和儿童数字和智能权益。而且,人工智能治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是伴随发展而不断产生,亦要立足发展而寻求对策,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算法模型上,开展研发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系统平台优化升级。在先进算力上,完善全球可互操作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应用和场景创新提供算力资源。在数据资源上,加大高质量数据供给,推动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携手构建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在产业应用上,加快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全链条多场景赋能实体经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可持续发展。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应坚持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的关键举措。大量事实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为人类提供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恶意利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网络安全、内容安全、损害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安全风险和挑战。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对此高度关注,已发布的诸多治理成果文件普遍要求打造安全、可靠、可信、可控、公平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与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既要充分尊重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鼓励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有效应用,又要大力强化基于风险的治理理念,将安全意识和监管措施贯穿人工智能发展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使用、退出的全生命周期。面向构建美好的数字未来,我们必须在已形成的共识基础之上坚持敏捷治理,因应风险变化与安全影响,完善应对技术与政策,实施动态精准调控防护,重点推进以下人工智能安全举措:一是加强数据安全,依法合规收集、使用、处理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合作推动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二是提升算法安全,在增强模型算法可解释性、可靠性、鲁棒性、公正性、抗攻击性等的基础上,致力于消除各种形式的算法偏见与模型幻觉。三是强化主体责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运营者提升合规能力与责任意识,加强使用者安全教育。四是开展风险评估,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全球可互操作的人工智能安全风险评估框架、标准和治理体系,严厉打击滥用人工智能的犯罪行为。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应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与深化融合应用,其治理也提上议事日程并取得诸多进展。当前,多边治理进程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主要渠道,是推动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达成普遍共识的关键。同时,政府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也与其他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发挥不同主体在治理中的作用。为更好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一方面,国际社会应加强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机制性协调的关键作用,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共同落实联合国未来峰会成果;同时,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参与度和话语权,反对构建排他性组织、恶意阻挠他国技术发展的行为;并在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就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规则达成国际协议。另一方面,国际社会需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坚持联合国主渠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各国政府应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遵守相关的国际法和国际规范,主要大国应增强政治互信和合作意愿,建立对话沟通机制,合理管控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国际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主体应积极发挥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作用,加强互动,参与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此外,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内,应逐步推动形成和完善议题共商、规则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本次峰会在主题、议程、成果等方面均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正是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的一次盛举。《报告》在峰会期间发布适逢其时,亦从智库的角度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做出了中国贡献。

(作者:刘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