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圆桌论坛议题一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发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 中国日报记者 王敬 摄
全文如下: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分享的机会,我自己是在临床工作了22年的眼科大夫。
我们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患者失望,因为他们远道而来,跑了很多地方,希望让眼睛看见。眼科的患者往往有个特点:他是有了视觉症状,看不见了才来,所以病人来的时候就是晚期。
怎么样才能够在早期将端口前移、完成大量的筛查工作?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内一共只有3000个能看眼底的大夫,每天看门诊、做手术,非常忙碌,他们不可能再去社区和其他地方做筛查,因为筛查大部分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是有问题的。
这里,我也介绍一下我们团队自己做的一个小项目,叫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AI筛查。这个病只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例如像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发生率大概5%。过去基本上病人都得失明,因为病人都是看不见了才来,治疗效果很差。我们现在开发算法,将算法放在云端,爱心企业捐助眼底照相机,就不需要占用医院的资源。拍完之后自动上传,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早期的视网膜病变,不会遗漏。
我们这个项目已经在4家儿童医院落地,获得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未来将要在全国推广,尤其是去一些相对低卫生资源的区域。如果可以全国推广,理论上来说,每年能为咱们国家减少4000个因这个病而失明的人。我们其实是拿这个病来打一个样板,因为还有大量类似的其他病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化慢变性,这些病例中,50岁以上的人占5%,70岁的人占20%。如果能用这种技术推广公益,未来我们端口前移,很可能全国今天1700万视盲和低视力的人就越来越少,趋近于零。所以,我们把要做的这个项目叫做“光盲计划”,就是希望用科技让更多人将光明留在眼中,也希望通过人文和公益,将温暖和希望留在心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