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20 14: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19日电 11月16日,以"如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会上,《北京推动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问题与建议》《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展与未来》两份报告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各国参与科技革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行动。持续深化京沪交流合作,对于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聚焦前沿领域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战略需求加快人才培养,聚焦时代课题打造新型智库,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校长、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应汉杰认为,本次论坛依托京沪在科技和教育资源上的深厚积累,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彰显了两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的使命与担当。他强调,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是要加快培育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赋能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二是要深入推进整合式创新,协同攻关重大科学问题,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三是要坚持自主与开放并重,不断推进世界性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日报原社长张景安指出,面对技术快速进步带来的种种挑战,应当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资源有效协同的基础上,首先是要完善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实际需求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带动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同时要注重人才培育、加强国际合作。

主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发布《北京推动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问题与建议》主题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余典范发布《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展与未来》主题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作会议总结发言时表示,京沪两地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创金融等方面各有特点,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产生更大的区域协同创新。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