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上新” 感受“何以文明”

红山文化“上新” 感受“何以文明”

来源:光明日报    2024-11-15 08:28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11-15 08: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红山文化“上新” 感受“何以文明”

今年9月,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内蒙古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它成为红山文化考古的“新品”,也再一次印证在敖汉旗这片土地上,“何以文明”的故事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徐徐展开。

此次“上新”的红山文化时期“新品”——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是内蒙古第一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2024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对该遗址启动抢救性发掘工作。截至8月底,当地已累计发掘面积达14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座、祭祀坑1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蚌器等各类遗物200余件。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表示:“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坛冢合一的建筑本体,为探讨红山古国文明阶段礼制文明初步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敖汉旗素有“人文敖汉”之称,史前文化厚重,境内发现有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夏家店上层等7种可追溯到1万年前、未出现断层的史前文化,有兴隆洼、兴隆沟、赵宝沟、草帽山、大甸子、城子山、武安州、宁昌路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发现的粟和黍炭化标本比中欧地区早2700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红山文化遗址在敖汉旗境内发掘较多,据考古发现,红山文化遗址共有1200余处,其中530余处位于敖汉旗境内。红山文化时期的文物在敖汉博物馆被妥善收藏,例如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猪首龙、玉龙、玉枭等。作为红山文化时期最为突出的重要元素之一——龙,是中国人最亲切且最深刻的情感寄托。在此次元宝山积石冢中更是出土了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这也将为进一步深入发掘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充足支持。

在敖汉的大地之上,红山文化的遗迹持续讲述着这片土地与先民的文明故事,这将带动区域间对古老与文明、传统与现代、文明与发展之间日趋深化的交流与互动,为讲好“何以文明”的故事积蓄更大力量。

(本报记者 刘欣伟 张冠楠 本报通讯员 陈冬冬)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