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13日电(记者 闫东洁)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包括北京主会场活动以及三场机制性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660余位嘉宾出席,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拉斯克奖获得者,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国内外院士以及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
11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协了解到,此次论坛期间发布了七项重要成果,它们聚焦论坛"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主题,突出国际组织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深度合作,旨在探索前沿,推动可持续发展。
成果一:《2024年IUPAC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是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中国化学会(CCS)委托发布,主要为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遴选出的十项化学科学领域中最具潜力的新兴技术,包括:受阻路易斯对、摩擦电纳米发电机、适配体、水合润滑、仿生纳流离子学、KRAS抑制剂、神经网络势、主动吸附、电化学氮循环。
成果二:《2024年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展望》由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推动发布,旨在构建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体系。将于本届论坛主题会议"人工智能治理创新为培育科技治理生态构建国际信任基础"结束后发布,包含四大类(AI共性技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共计十项技术。
成果三:《海洋负排放新质生产力报告》由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形成,在本届论坛主题会议"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结束后发布,特别是以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为核心的多碳泵协同增汇系列海洋负排放方案。
成果四:《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共享协作:迎接"科学十年"的愿景》是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开放科学与全球伙伴专委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积极推进联合国大会《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的成果,在本届论坛主题会议"开放科学基础设施为迎接'科学十年'提供共享协作平台"结束后发布,愿景包含共建全球网络,贯彻开放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升互信水平等四大方面。
成果五:《中国科协一国际科学理事会职业中早期科研人员交流项目》是中国科协和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共同发起的国际项目,目的是推动建立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伙伴关系,积极构建合作、资源共享和伙伴关系的生态系统。
成果六:《2024中国一东盟工程师论坛关于加强工程能力建设的倡议》是本届论坛机制活动"2024中国—东盟工程师论坛"发布的成果,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在工程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工程教育、持续职业发展、青年工程师能力提升等领域的合作,巩固中国一东盟工程师论坛合作机制,推动工程师跨区域流动。
成果七:《关于促进科学家国际流动便利化的倡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在圆桌对话 "科技政策促进科学的流动"召开期间发布。倡议从坚持全面开放(OPENNESS)、坚持合作共赢(COOPERATION)、坚持自由流动(MOBILITY)、坚持相互包容(INCLUSIVENESS)和坚持自信他信(TRUST)五个方面,倡导为全球科学家流动提供便利举措,加强科学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