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技”植沃土 架梯搭台育“能”人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11-08 15:26
2024-11-08 15: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技术、技能、创新等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本领高超”的综合人才队伍。

打造“成长链” 搭好培养平台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合而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主要用于生产车间工艺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流动速度、压差等空气状态的调节。”

“低压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南阳卷烟厂动力车间二楼培训室,一场以“岗位技能提升轮训”为主题的“理论课堂”正在热闹开讲,吸引着车间50余人前来听课。

“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为未来的每一步精准操作、每一次高效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车间负责人的话语铿锵有力,更加点燃了在座职工的学习热情。

今年以来,南阳卷烟厂动力车间聚焦岗位职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建立“1+N”培训模式,将理论培训与现场教学、课题测试、问卷反馈等相结合,选拔优秀岗位职工作为车间“内训师”,利用停产及碎片时间,组织开展“小班制”单点课,通过建立“课时包”,围绕基础理论、设备原理、实践案例、故障排除四大方面,为职工技能提升“加油赋能”。

图为动力车间综合运行工开展现场教学

“师傅们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更是结合车间实际情况,模拟各种工作场景,让大家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不断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 ‘干货满满’。” 青年职工张世坤有感而发。

构建“热环境” 搭好协作平台

今年,南阳卷烟厂动力车间始终把“过紧日子”落在实处,在深挖修旧利废、强“降本”的基础上,将“技术革新”作为“增效”的关键路径,通过制定《动力车间节能降耗能源管控提升活动方案》,多维度开展提质降本增效挖潜工作,全方位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自动能中心投产使用以来,利旧的两台锅炉能耗情况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对象”,为提升锅炉节能运行效率,针对锅炉冷凝器换热效率低、人工排污不精确等造成的余热回收不充分、能源消耗大问题,车间维修班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在降低能源消耗、遏制能源浪费和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等多个维度上深耕细作。

课题负责人杨如惠及其他成员先后与专业技术团队、资深设备专家和锅炉厂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次深入交流、分析论证及可行性验证,跨越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与资源共享,通过实施锅炉冷凝器及节能器、锅炉水质取样冷却器进水、锅炉智能排污系统等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换热效率和运行性能,节省了蒸汽和水的使用量,也为金叶制造创造了更大的节能空间。

图为锅炉能效测试综合报告

节能降耗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全体员工持续不断地努力。动力车间更是把提质降本增效作为了一项全员性、全局性工作系统规划,坚持“算得细、管得住、降得下”九字诀,精打细算降成本,开源节流增效益,坚持做活全员创效的“实”文章。

挖掘“潜力股” 搭好锻炼平台

孙轶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一个汇集多领域专业人才的团队,这里既是创新力量的“集聚区”,又是高技能人才的“孵化站”。

为引导青年职工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动力车间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思想教育和岗位赋能两大阵地,助力青年职工提升专业技能、服务企业发展。

深夜十一点,孙轶峰接到徒弟田富稳的电话:“师傅,我报名参加南阳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了,可是现在紧张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该如何备赛。”面对田富稳的焦虑,孙轶峰亦是感同身受。

“小田,别紧张,还有备赛时间,这段时间我来帮你。”作为2023年新进大学生,田富稳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创新工作室,并与孙轶峰签订“师徒协议”,这是他入职以来第一次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压力与责任并重。

解读规则、制定战术、应变辅导、样题解析……备赛的日子里,师徒两人步履不停。白天,守候在生产现场,以能管平台为媒介,不断进行模型调优、仿真实训;夜晚,坐在电脑前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瓶颈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总结提炼最优技术方法。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今年5月,田富稳在南阳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项目中荣获银牌,并将被授予“南阳市技术能手”称号;同月又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实现了南阳卷烟厂在该项专业资格“零”的突破。

图为田富稳在南阳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证书

如今,孙轶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和发掘高技能人才的“科教基地”,积极鼓励职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等工作,实现工作质效和管理水平双提升。(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 贾泺琳 叶晶晶 刘正果)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