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有新人|竹鑫尧:咫尺匠心 方寸显乾坤

非遗有新人|竹鑫尧:咫尺匠心 方寸显乾坤

来源:荔枝新闻 2024-11-01 19: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追寻千年文脉的足迹,讲述薪火相传的故事,感知国潮风起的澎湃,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闪耀全世界。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中学语文课上,我们都曾读过这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核舟记》。明末文人魏学洢通过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核雕艺术的精湛技艺,让我们对这项传统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历经百年沧桑,这项古老的技艺在苏州光福镇的土地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心之所向 行之所往

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为材料的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雕镌技艺,到了明清时期,核雕艺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光福镇,这个位于太湖之滨,风景秀美,物产富饶的小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近代核雕艺术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竹鑫尧的学艺之路,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竹鑫尧,一位来自浙江的青年核雕艺人。竹鑫尧在正式学习核雕前就对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竹鑫尧主修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也让他广泛接触到了木雕、陶艺等手工技艺。“我一个同学在网上买了几颗橄榄核原材料,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到核雕的。”他回忆道。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尝试在小小的橄榄核上雕刻图案。

大学毕业后,竹鑫尧慕名前往苏州舟山村,希望能够深入学习和深造。在这里,他遇到了师父周建明,一位在核雕领域拥有四十年经验的光福核雕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师父周建明的欣然接纳和毫无保留地传授,最终促使竹鑫尧投身于核雕事业,至今已有十五年之久。

方寸匠心 如琢如磨

“学习核雕,首先要喜欢核雕。”周建明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没有为竹鑫尧限定创作的题材。广泛尝试了不同题材之后,竹鑫尧找到最适合自己深耕的雕刻方向,也在实践中感受到核雕的魅力与难点。

核雕的难度在于其材料的局限性和雕刻的精细度,雕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技艺基础。在选料时,不但要看橄榄核的色泽是否美观,更要根据创作意图,挑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原料,因势象形,巧施技艺。竹鑫尧回忆起自己曾经购买的一批原材料,外表看起来非常红润诱人,但没想到在雕刻完成后,发现里面的橄榄核容易出现裂纹。在这次几乎让他一年的积蓄付诸东流的经历过后,竹鑫尧深刻体会到选料的重要性。

选料考验的是眼力,设计追求的是思路,微雕要的更是精湛技艺。光福核雕属南派核雕的一种,技巧上以浮雕、圆雕、透雕为主。在布局结构方面,光福核雕保留了使用刻刀的传统,但刀工技法相较于其他流派更加细腻精巧,从修核画线到精雕打磨,每一步都要求精确和细致。“以前做木雕的刀很大,一下子换成这么小的橄榄核,人物的五官三庭五眼很难把控,我真的无从下手。”周建明便从基础刀工开始,手把手地教授竹鑫尧雕刻技巧。

无论采用哪种雕刻技巧,都分为打坯、细琢、开相、修饰几个步骤。竹鑫尧解释,先要用粗一点的钻头打磨毛坯,再慢慢地交替使用各种刻刀精雕细琢,然后对精雕后作品进一步“开相”完善。最后还要修饰、打磨和抛光,最终达到“精、细、奇、巧”的效果。“周老师教导我们,雕刻人物形象时,要从鼻子这一面部最高点入手,进而逐步细化至眼眶和嘴唇等部位。”

竹鑫尧说,“核雕是以小见大的,方寸之间细刻大千世界。”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竹鑫尧的手部动作愈发稳健精确。“他很刻苦钻研的,他坐得住,可以坐在雕刻台凳子上几个小时都不站起来。”周建明非常认可徒弟。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竹鑫尧的技艺日益精进。

守正创新 不负传承

“对我们来说最难的还是创新”,学艺十余年,竹鑫尧逐渐明白,只有持续汲取新的知识和灵感,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为此,竹鑫尧督促自己阅读各类书籍,大量参观艺术馆和博物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不管是做核雕,还是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学会做人。以德服人,人品一定要端正。”这是竹鑫尧在师父传授的第一节课上领悟到的道理,它也始终鞭策着竹鑫尧在从事核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舟山核雕村,核雕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新一代的核雕手工艺人在这片沃土上,不断探索新的题材和风格。竹鑫尧擅长做弥勒,他在弥勒等传统题材上进行创新,尝试加入瑞兽、花鸟等元素,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设计理念,使得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现如今,核雕题材更是日趋丰富,既有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刻画,也有对文学作品的创新性改编,还有对地区风景的细腻描绘。这些新颖的尝试,不仅为核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关注并欣赏这门传统工艺。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核雕艺术,竹鑫尧还开设了核雕艺术馆。他带领团队,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将核雕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核雕逐渐从人们手中把玩的手串和家中的艺术摆件,走向全国,闻名世界。竹鑫尧表示:“我还打算在我的核雕艺术馆开展一个体验馆,让更多的核雕爱好者亲身体验。”

从殷根福到周建明,再到竹鑫尧,一代代手工艺人用他们的巧手和匠心,将一颗颗普通的橄榄核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他们的手中,不仅跃动着灵动的刀锋,更流淌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光福镇已发展成为核雕技艺的重要传承基地,这里也接纳着更多学徒,培养出了新一代手艺人,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持续传承。

(本期编导/汪伟捷 杨北辰 文稿/杨北辰 摄像/李慧 姚远 录音/王知瀚 卞浩磊 灯光/田申 剪辑/刘香楠 混音/邹维良 包装/陈嘉骏 视觉设计/叶如冰)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