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单县法院主动将“调”字向前延伸,融合本地“善文化”和湖西革命优良传统,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探索出“和合善治”四位一体多元解纷工作法,赋予了枫桥经验新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
只进“一扇门”,联动解纷促发展
“我们是实在是没法了,才来这里嘞,恁可一定要给我们主持公道啊。”近期李新庄镇杨庄村的村干部一行人来到了谢集法庭的接谈室“诉苦”。
单县李新庄镇是全国的“一村一品”示范镇,全镇香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李新庄镇杨庄村也是香瓜种植大村,村民除了在自家土地上种植外,还与村集体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由村民承租集体土地种植香瓜并按约定向其支付租金,实现“以租兼收,合作共赢”。
李新庄镇杨庄村村民委员会将部分集体土地出租给十余户本村及近村村民,但是租赁合同到期后,租户们既不缴纳租金,也不返还土地。村干部、乡贤调解员多次去租户家中调解,均未果。无奈之下,村干部一纸诉状告到了谢集法庭,谢集法庭负责人张冲意识到该起纠纷牵扯人员众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很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为更好化解该案矛盾,办案团队立即启动“庭所联动”机制,镇司法所、派出所共同参与到案件的调解中。查清案件事实,实地走访、勘验是必不可少的。走在杨庄村的路上,看到绵延的大棚,让办案人员深切的感知香瓜在村民生活中的地位,也更直观的感受到香瓜产业繁荣的背后是村民劳作的辛苦与期盼。
案件事实清楚后,开始组织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一针见血地指出“村委会与村民并非矛盾的两极,而是利益共同体。”办案干警引导双方有序表达、理性倾诉,整个过程有序推进,最终案件成功和解。杨庄村村民委员会也特地为谢集法庭送去了一面锦旗。
团结“一家亲”,克难解纷促和谐
这是一起堂兄弟因为这一亩八分地对薄公堂的纠纷。原被告耕地相邻,原告一直在外工作生活,其土地一直由父亲耕种。原告父亲去世后,原告诉称把耕地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亩八分地交给了被告无偿耕种。2023年原告向被告索要耕地,被告却说没有耕种过原告的土地,就此双方矛盾激化。
排除妨害纠纷案件从来就没那么简单。果然,办案团队通过多种途径都联系不上被告。为了避免案件陷入僵局,法官刘真找到村干部了解相关情况,并取得了被告家属联系方式。通过与被告家属通话,办案团队才知道77岁的被告因身体不好,刚刚做完手术,而且被告的家属坚称他们没耕种过原告的土地,不同意调解。第一次调解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那就换思路、改方式,让数字说话。为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的生产利益,待秋收过后办案团队联系原被告,确定勘验时间、勘验方案,并邀请了村干部和左右邻居共同见证。那天风沙很大、尘土飞扬,为了测出准确数据,尽可能减少误差,办案团队在所有人的见证下进行了多次的测量,最后测出被告的耕地多出了6分。
趁热打铁进行调解势必会让调解成功率得到提升,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再加上村干部从中说和,原被告双方态度明显缓和,对抗情绪也不再激烈。在办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矛盾成功化解。
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案件还有一个其乐融融的番外,后来原告电话告诉办案团队,被告的家人请他吃了一顿饭,饭桌上把事情说开了,断了的感情线又链接上了。
树立“一盘棋” 多措并举解纠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案件的原告邱某和被告邻居谢某夫妇却因门口一段路面硬化问题导致多年邻里失和。原告多年前曾在房屋南边用混凝土对地面进行了硬化,但该硬化路面在2022年被挖掘机损毁了,原告认为是被告毁损的,于是要求被告谢某进行赔偿,谢某坚称没有破坏。案涉道路的财产损害金额并不大,但是双方当事人就损坏主体各执一词,该案已经先后经历一审、二审及重审程序,矛盾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承办法官杨学建接到案件后深入研讨卷宗发现,此案必须“跳出案件看案件”,按照“一盘棋”的办案思路,避免“审理一案,两家结怨”的局面。在多次与原告沟通中得发现,原告现在其女儿家帮忙看孩子,邱某的女儿更能从理性角度来看待双方矛盾。办案团队认为被告邱某的女儿或许是案件矛盾化解的突破口,于是办案团队不远千里从山东单县来到邱某女儿家江苏省江阴市。
针对原告一家的顾虑和担忧,办案团队不辞辛劳对其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释法说理,最后彻底化解了原告及其家人心理的疑团。后办案团队又通过电话与被告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原告也当场提交了撤诉申请。至此,长达数年、多次审理未果的一场邻里纠纷终于案结事了。
后来,原告女儿通过微信给法官发了一段文字,“谢谢您为我们着想,同时也感谢您千里之外来到江阴,为我们解决矛盾,别管官司结果怎样,您这样做让我们舒服,最起码对我母亲是最大的安慰”。(图片单县人民法院 阚洪惠 冯亚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