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汕头市分行:警惕假冒APP,小心“越贷越穷”

来源: 鲁网
2024-10-21 17: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案情回顾

这天下午16:14分,一名20岁出头的后生心急如焚来到谷饶支行高柜窗口,叫客服经理小林帮他把卡内36000元转到指定账户,但问及对方相关信息,客户却一无所知,还一脸焦灼催促,口里念叨着:“不转我13万就没了”。

小林询问转账用途时,客户随即出示在“京东金融”平台与人工客服沟通的界面,客服要求该客户立马转钱到一个临时账户方可将其“京东”贷款资金解冻,但小林还是坚持叫客户再次跟对方确认,客户开始不耐烦甚至发脾气,要求立即进行转账。

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小林喊来营运主管双人核实,俩人均怀疑这是一场诈骗,经外部欺诈风险管理平台查询,该跨行账户为疑似涉诈账户!数据来源于金融反诈一体化平台,定是有他人受骗,且数据就在15:50刚导入系统,无论如何一定要绞尽脑汁劝阻该客户进行汇款。

小林:“我这边在反诈平台查询发现二十分钟前有人受骗举报该账户,该账户疑似为涉诈账户,您能不能详细说说事情原委?”

客户:“是这样的,我今早下载了京东金融app并在平台上借款13万,明明再三校对了卡号,但显示银行卡错误资金冻结,咨询客服又说订单已经生成需要还款,否则影响个人征信,威胁说涉嫌国家骗贷需要转入36000元才能解冻,最近手头资金紧缺又怕影响征信,便去向朋友借钱,受银行卡限额影响才来网点转账的。"

听及此,小林更加坚定该客户正在受骗,心里寻思着,既然是套路贷,网上肯定有很多案例,可借此说服客户放弃转账,于是打开手机进行一番快速查询,此等诈骗案例多多,虽借贷平台五花八门,但套路如出一辙,于是挑了一个与该客户经历相似的帖子与客户进行分享解读。

小林:“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均评论像你这种情况是正在遭受电信诈骗,你仔细看看你下载的‘京东金融’与正规的京东金融平台的图标迥然不同,倘若不信,一周后在手机银行申请征信报告查询,若实有借款记录再来银行处理也不迟,假如对方是诈骗团伙,你把钱转过去之后不仅承诺的13万贷款资金没给你,三万六借款也打水漂了,一切提前向你收取费用的平台都是虚假网贷骗局,切勿越贷越穷,还是要三思啊……”

客户:“仔细看这图标还真不一样,差点被骗破产了。平时总嚷嚷限额不够用,现在反倒要感激银行把我卡限额了呢!真心感谢你帮我识破骗局!”

一番苦口婆心的劝阻终于让客户放弃了转账,成功堵截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客户挽回了3.6万元的资金损失。

案例分析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处于高发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加之经济形势下行,贷款需求剧增,此类手头资金紧缺的客户,更容易落入不法分子制造的“假冒APP”、“威胁影响征信”等陷阱之中。

不法分子通过高度模仿正规平台搭建虚假贷款平台,以“秒审核”“易通过”“低息高额度”等宣传诱导消费者下载APP,以银行卡账号填写错等理由,以缴纳“解冻费”“保证金”才可以解冻账户正常打款的名义进行诈骗,抓住一些消费者急需贷款又怕影响征信的心理,让受害者蒙蔽了双眼和心智,难以识破骗局。

风险提示

1.贷款时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不下载注册来路不明APP,对平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核实,降低贷款风险。

2.切勿轻信任何陌生电话来电,不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随意添加好友或群聊。

3.正规贷款平台不会提前向你收取费用,当对方提出转账要求时要特别警惕,应当及时向警方、银行网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遭受损失。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