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让农机研发“事半功倍”

2024-10-21 13: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于工,您看,我们这拔杆机还需要再优化提升一下呀,昨天去烟地里拔烟杆、试机器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看这里……。”

“就是呀,老周,我看着像是在拔烟杆的时候,把烟杆碎好几节了吧?”

“咦,于工,还真被您说对了”。

刚一走进洛阳烟基创新实验室,就听到两个人在低语交流,其中一人手拿画线笔在图纸上画着,另一人则低着头指着拔杆机的一个零件说着。

“老于、老周,你们两个这是在干啥勒”,伊川县烟草分公司烟叶主管副经理张琳蹲在机器旁跟两人打起了招呼。

讨论交流的两个人中,高高胖胖的是伊川县农机农艺融合、洛阳烟基创新实验室专家成员于华;被喊作老周,瘦瘦高高的是伊川县建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河南省农机使用“土专家“周建华。

“张经理,这台拔杆机呀,就是咱烟草公司伊创QC小组及创新工作室一起研发的,我们想着能把以往拔杆机的适应性差、烟根含土量大等问题都给解决了,再提高一下工作效率,还能把烟杆完整的、干净的拔起来;昨天机器送到咱合作社了,拉到地里一试,还是有问题,今个儿我们再讨论一下。”老于看着手里的图纸说。

“是的,虽然说考虑的很周全了,但是拉到地里一用吧,总是感觉构架有点不协调,要不是烟杆断了,就是烟根上的土太多了,达不到咱当初设计的效果”,老周摸着下巴,看着拔杆机解释到。

“烟杆清理是烟叶生产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烟叶采烤后的一项大任务,更是明年烟叶生产的基础保障,一台好的拔杆机确实能够为烟农朋友省不少力呀”,我来跟你们一起看看。张琳一边说着一边又往机器前面凑了凑。

张琳看着锈迹斑斑零件拼装起来的机器,总感觉别别扭扭的,问道“老周,你这零件都是从哪里整来的呀,我看着都是旧零件勒。”

老周不好意思的摸摸头说:“这都是我从旧机器上拆下来的。”

张琳看看老周,又看看机器说道,“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明天上午咱县公司准备组织召开2024年科技管理创新项目推进会,今年县公司立了几项农机类的管理创新项目。其中一项《烟草机械研发闭环管理模式探索》就是为了解决信息壁垒、研发错位的问题,老周、老于你们两个明天都来参加,到时候我给你们介绍几个机械达人,一定能够帮上你们。”

“真的,那太好了。”一阵舒畅的笑声由近而远飘了出去。

随着科研院所、农机厂家技术人员的参与,拔杆机由原来的“拼装”变成了“标装”,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烟杆拔的更干净、烟根含土率降低了15%,烟杆的整体重量也随之下降,有力推进了烟杆的清理工作,为伊川县烟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保障。

2024年伊川县烟草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组织召开3次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座谈会,围绕省、市公司关于全员全面创新工作要求,联合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合作社及本土专家针对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烟粮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先后成立了伊川县青年人才创新工作室、王辉创新工作室、伊创QC小组,建立了烟草农机研发闭环管理、烟粮融合双生产技术的管理模式,树立由“土专家”结合高新技术优化“土办法”提效能的形式,降低了农机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和试错成本,将农机研发周期缩减一半,提高了企业参与农机研发的积极性,实现烟叶生产机械研发”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烟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农机设施配套攥拳助力。(闫亚丽、王辉)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