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瀚海变“绿洲”

来源: 鲁网
2024-10-09 15: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王昌龄看到茫茫大漠发出“大漠沙如海,艳阳似火烧”的感叹,如今,“芳草绿洲映北疆,戈壁荒漠已桑田”,大漠戈壁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次,“发现团”乘着草原“小慢车”,骋驰在集二线上,领略草原铁路治沙人几十年久久为功的治沙的成果,欣赏沙漠绿洲的别样景色。

‌‌集二铁路‌是中国连接‌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1955年建成通车,在中欧的交往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集二铁路横穿锡林郭勒浑善达克沙地,常年被漫天的黄沙侵扰,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也威胁着铁路运输安全。为了确保集二铁路无忧畅通,草原铁路人用麦草网“网住”沙尘暴,治沙工作者选取大于60厘米的麦草横铺在沙地上,将麦草拦腰扎入深约15厘米左右的沙地,麦草头尾自然合拢,交错绑扎形成麦草方格,在草格子“庇护”下,植被不易被风吹走,遇雨还能发芽生长。麦草腐化后形成的“沙结皮”在固住流沙的同时,也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这样不仅能够起到防风固沙效果,而且可以在方格中种植沙蒿、柠条等固沙树种,形成绿化带,让往来旅客眼前一亮。在沙害严重地段采取设置尼龙网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黏土覆盖稳固沙源等措施,形成“四带一体”的防风固沙科学防护体系,将绿色草木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片。

绿进沙退需要久久为功,二十余年来,致力于治理沙海的铁路人取得了显著成效,伴随集二铁路沿线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今的集二线宛如一条“绿色哈达”,在祖国北疆飞舞飘扬。

最美集二线,美在不惧风沙,久久为功。集二线开通六十多年来,一代代的铁路人始终在为防沙治沙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从最开始一锹一锹把沙土清出轨道,到后来网格化治沙,再到现在科学种植麦草,创造性的发明“管网灌药灭虫器”,灭虫除害,保护植被。每到春季,为了在树木返青前让这些树苗得到充分灌溉。草原铁路

在治沙工作者眼里和心中,守护树苗就像守护自己的孩子般,为了确保树苗的茁壮成长,铁路人常常徒步十多公里,一棵一棵地检查树苗……他们的脸庞都是“风沙掠过”的印记。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治沙工作者们每年都要对近200处主井闸阀进行排查整修,胳膊、肩膀常常撞到井壁而受伤。遇有大风天气,他们便顶风前行,去查看铁路轨道有没有被掩埋,查看新种植的植被有没有遭受损害。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坚守、延续、传承,风刮不倒坚强的意志,沙也埋不住新生的嫩芽。也正是铁路治沙工作者知难而进,越挫越勇的精神,让这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安全运输,优化服务是铁路部门的职责;治沙绿化,防风固沙亦是时代使命所在。草原铁路治沙工作者牢记护铁路安全,守沿线常青的使命,让绿色随着轨道一寸寸延伸,一处处扩大,把草原铁路变成生机盎然,一碧万顷的“绿色大通道”。(乔昱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