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响应号召,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多措并举,精心培育职业烟农队伍,让烟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以前种烟是‘营生’,现在种烟是‘职业’。烟草公司服务给力,从选种到收获,每一步都有专家指导,让我信心满满。这个职业烟农,我争取一直当下去!”深河乡塘下村刘良桂站在自家新购置的小轿车前,满脸自豪地说。
随着职业烟农队伍的不断壮大,竹山县烟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职业烟农的组建,不仅提升了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及烟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为烟农刘良桂的烤烟出炉现场
标准化种植,打造高效绿色金叶梦
2016年,竹山县的烟农户数是1198户,到2024年,烟农户数不到七百户,七年时间,烟农户数递减了500户,但烟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5万亩左右,户均种植烟叶面积的增加体现了规模化种植的趋势,规模化种植的推广进一步提升了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助力烟叶生产持续提质增效。
在竹山县公祖村,职业烟农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施烟叶生产标准化管理。烟农崔仁兵是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他告诉我们:“以前种烟,全凭经验和感觉,烟叶品质参差不齐。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从选种、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收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崔仁兵在多年的职业烟农培训中受益匪浅,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烟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还凭借“真本领”创造了幸福生活。他感慨地说:“标准化生产让我们的烟叶品质更有保障,也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
多年来,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结合高标准烟田建设,大力推广土地“宜机化”改造,为职业烟农配套“农机农艺”,同时组建机耕、植保、采烤3支专业服务队,依托“堵河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烟农提供免费培训,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从起垄覆膜、育苗移栽、烟叶采收、烘烤分级等环节,全天式提供入户指导,以“精准服务+机械化生产”为依托,助力烟农标准化生产。
多元化增收,共绘致富增收新引擎
2008年,跨越1千公里的蔡化震从河北来到竹山,带着仅有的2万元存款来到湖北省竹山县擂鼓镇,开始了他的烟叶种植事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技术员的指导下,他逐渐将烤烟事业推向正轨,成为了一名职业烟农,也曾获得过全国烟叶增收致富能手、全省十佳烟农等称号。
蔡化震不仅精通烟叶种植技术,还勇于尝试新机械,成为村里的“农机达人”。他家中拥有拖拉机、打孔器、高压喷雾机等十几台设备,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种植效率,还为其他烟农提供翻耕服务,年增收12万元。此外,他还尝试烟田套种西兰花、花菜等,实现了多元化种植,年均纯收入达30余万元。
随着“烟叶+N”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像蔡化震这样的增收致富能手已带领乡镇上的一大批烟农们开始了多元辅业事业的打拼,不仅在烟叶种植方面成为行家里手,还进一步拓宽了辅业增收渠道,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图为烟叶技术员专业化指导烟农技术要点场景
生态化种植,守护绿色防控新纪元
通过一次次的职业烟农培训,烟农们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思想认识,还认识到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融入烟叶生产全过程的重要性,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土壤质量、注重用地和养地结合等措施,实现了烟叶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以前种烟,总担心病虫害,所以农药化肥用得多,现在我知道了,绿色种植才是长远之计。”柳林乡烟农徐元科说道。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使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长远来看,不仅提高了烟叶品质,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徐元科的行为感染了村里的其他烟农,大家纷纷效仿,绿色种植在村里蔚然成风。“现在我们的乡村更美了,空气更清新了,这都是职业烟农培训带给我们的好处。”烟农徐元科开心地说。
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落实烟草绿色防控要求,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和辐射片建设,构建“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的烟草绿色防控立体网络,不仅保障了烟叶品质安全,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技术员在烟田开展绿色防控助力提质增效交流讨论场景
在竹山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职业烟农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烟叶产业的新篇章。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这片绿色的田野,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竹山县烟草专卖局作为烟农最坚实的后盾,将持续为职业烟农们保驾护航。(图片由许瑶、翟雨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