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石马脚村——让“撂荒地”变成“生金地”

2024-09-25 14: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秋分时节,行走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镇石马脚村烟区田野间,上千亩连片黄澄的玉米、金黄的稻谷、金灿的豆子迎风摇曳,沉甸甸的穗缀满枝,入目秋色令人沉醉。

丰收在望的制种玉米。 李姝锦 摄

“再过几天,这片制种玉米就可以大规模机械化收获了。”在当地烤烟轮作区内,蒙自市西鸣普惠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绍辉走入村民李爱武流转土地种植的20亩制种玉米地,随机剥开一个玉米棒查看成熟情况,只见皮里露出的粒粒饱满、色泽金黄玉米粒。“这玉米籽粒摸起来感觉非常硬质,籽粒又饱满、颜色均匀,品相好质量佳,今年大家丰收在望了!”张绍辉笑着对身旁的李爱武说道。

“村里这大片零散地全得合作社流转规划,让‘巴掌田’变大块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省工省力省成本,一年两种两收和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让我们又增收益,这样的多元化种植明年多来点。李爱武说道。

李爱武口中所说的“巴掌田”变大块田,是坐落于芷村镇东部的石马脚村集中流转土地建设的高标准烟田。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适合发展“粮+烟”“粮+烟+蔬菜”“烟+”等多元化种植。但近年来,村里大多数青年频频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导致一些良田撂了荒。

“未实施土地流转前,村里大部分田地零碎、面积小,种植品种单一不成规模,青年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地也的闲多,日渐荒废的现象普遍,看着心急。”李爱武说。

烟区千亩连片玉米轮作景。马丽菊 摄

“以前租的地不集中,东块西片的劳作起很不方便,地力高低不等,租金也不相同。如今,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解决了我们租地种植的大难题,省工省时又节约成本。”芷村镇老芷村村民杨建勇接过话语,讲起自己近年来的租地种植的经历。“过去,每年都要为在哪里种植而犯愁,自家耕地少,种植的近100亩的烤烟、玉米、油菜全部是靠租,找地费劲不说,栽管采收也不方便。”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如何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户种植能更挣钱,也让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

烟叶田间专业队采收。沈静 摄

“我们把村里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整合闲置资源,避免出现撂荒现象,探索粮烟经轮作模式,助农增收致富,努力让这些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提到融合资源促乡村产业发展,张绍辉说,“通过‘村委会+合作社+烟农’的带地入股和土地托管的流转模式集中流转、网格划分、定制定价‘三统一’,把大伙儿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科学规划田地种植,从而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促进农户增收。”

近年来,当地烟农合作社在蒙自烟草专卖局指导及支持下,在盘活耕地、多元种植、农艺农机融合、专业化服务、品质提升、促农增收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大土地流转实施力度,把“边角料”拼成“大连片”,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开展规模化、多元化种植,根据种植作物特性进行规模化科学轮作、套种和烟后种植,现实“一地多种、一田多收成”,让“撂荒地”变成“生金地”,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推进当地农业种植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目前,石马脚村烟区粮烟经种植面积超过了3000亩。

烟区智能覆膜机进行田间覆膜作业。 李姝锦 摄

今年,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加大产前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田间交通、农艺农机融合、绿色植保、低碳烘烤等措施,打造“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烟田,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新发展。

“盘活荒地,土地平整了,大型机械可以下田劳作,合作社又为村民提供专业化服务,起垄、盖膜、植保、采收等环节都是智能机械化作业,通过科学轮作、套种等种养结合,现在土地肥力提升,种植省力轻松。”李爱武说道。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发展乡村多元产业靠什么,谁来干,怎么干?

“以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家中老人孩子也顾不上。现在家乡烟区发展多元化产业,就业机会多了,每年到烤烟收购期间我都来务工,两个月下来也有近万元收入,顾家挣钱两不误。”在鸣鹫烟叶收购点打工的石洞村村民孙晓芬说。

烟叶专业化采编入炉作业。 沈静 摄

“眼下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计,一边发展多元种植,一边入社赚钱。”鸣鹫镇猛拉村村民张文亮是当地合作社绿色防控专业队队员,也是一位“新农人”。2020年,张文亮回乡发展,并加入合作社无人机绿色飞防专业队,在蒙自市烟草专卖局与合作社的帮助扶持下,2022年顺利拿到无人机驾驶证,目前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业无人机绿色飞防能手。“‘烤烟+’产业多元化发展不仅能够让烟农有稳定的收入,又能带动乡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短期就业。”鸣鹫烟叶工作站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当地合作社从烟农队伍中选拔培养烘烤师、分级员、农机手、无人机飞手,按照专业化生产要求组织生产,搭建“社社联合”“社企联动”等提升烟农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烟叶主业和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多产业订单生产,从而稳住烟区农户的“金土地”,守好群众的“饭碗”,再添增收“钱袋子”。

如今,蒙自烟区水稻、玉米、大豆、蜜薯、烤烟等粮烟经作物多元化种植模式越走越稳,农户荷包鼓鼓。(李姝锦)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