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声嘹亮奏响乡村振兴曲

“鸽”声嘹亮奏响乡村振兴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24 13: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

顺着笔直的柏油路,经过一块块金黄的稻田,驱车来到安徽省寿县小甸镇吕圩村,一幢幢居民小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路通组达户,村民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的吕圩村是寿县重点贫困村之一,人均土地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想致富却找不到门路。2017年以来,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连续派出多支驻村工作队,引导当地立足独特禀赋和村情实际谋发展,用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沃土,实现了华丽蝶变。

“2023年,通过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8万余元,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淮南市烟草专卖局驻吕圩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程翅翔说,“在村两委和工作队共同努力下,吕圩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我们合作社主要养殖白羽王肉鸽,鸽子性情温顺,肉质鲜美,鸽子蛋蛋白质丰富,食疗营养价值极高。”走进吕圩村建国鸽业合作社,今年46岁的合作社负责人徐佩帅一边整理鸽舍,一边介绍道,“我养殖肉鸽已经7年了,从最初的500羽起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

走进鸽舍,一排排整齐的鸽笼里,白色、灰色、棕色的鸽子争先恐后地啄着食槽里的鸽粮,2000多羽鸽子“咕咕”欢叫……

“现如今鸽舍已经实现半自动化上料、喂水、清理粪便,与传统粗养模式比,生态型、科技型、智能型养殖比较省时省力,还节约了成本。”程翅翔介绍道,“徐佩帅致富不忘乡亲,现在还带动3户村民专业养殖肉鸽,合作社还解决了当地10余位村民就业。”

时间倒回到2017年6月,淮南市烟草专卖局第一支工作队进驻后,通过走访摸底了解到,吕圩村由于缺少特色产业,年轻人都以外出打工为主,村集体企业和收入为零,村民想致富却缺少稳定的增收产业,是工作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心实施“能人回归”工程,为将徐佩帅这样的“能人”引回吕圩村,吕圩村在土地使用、劳动用工、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引回了养猪大户徐诗陆,养鸡大户曹化松、张海波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就业,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

在发展肉鸽养殖产业的同时,吕圩村还将原来以家庭养殖为主的家禽养殖户组织起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为群众提供苗鸡、饲料、技术服务、成品鸡回收“一体化”养殖模式,让部分年龄大的群众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

“以前我们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小规模养殖和外出务工,群众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吕圩村党总支书记张耿书说,“这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持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通过实施能力回村、盘活资源、实施项目等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起步,目前已经跃居全县强村行列,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等不文明现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好家风倡议书、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让良好家风带动广大村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促进村民精神面貌整体向上向好。如今的吕圩村,实现了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村前文化广场、公共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

天空湛蓝,“鸽”声咕咕。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民谣正在阡陌纵横间回荡。(图片由王灿、王明礼、张海林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