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专注成就卓越匠心创造非凡

来源: 鲁网
2024-09-23 15: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老闷,烘丝机出口振槽突然停机,你快带人过来……”

“布料机轴承断裂,设备存在断料风险,快喊老闷过来看看……”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制丝生产现场,“老闷”几乎成了无所不能且不可替代的存在。

“老闷”名叫李坤,是制丝车间一名机械修理工,全身心“闷”在设备上的他来头儿可不简单。

守业:初心不渝几十载

1987年,李坤进入楚雄卷烟厂工作。

“刚进厂时,为了学习修理技能,我就追在师傅身后抢着干活……”从刚参加工作时“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青年才俊,李坤因为好学肯钻的这股子劲儿,快速成长为技术中坚。2009年工厂易地搬迁技改时,李坤在新厂区制丝线的方案论证、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确定、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一直记着一句话,技术工人要‘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当初面对新引进的进口设备,没有中文说明书,我和同事就用手抄写然后逐字逐句翻译过来,一定要把它弄懂”。在陪伴楚烟三代制丝线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李坤不断磨练技能,提升理论水平,夯实像弓弩一样深厚有力的基础,并且几十载初心不渝,成为楚烟制丝设备维护、质量保障、技术革新的主心骨。2014年,李坤获评红塔集团“劳动模范”。

敬业:匠心印迹遍一线

作为制丝机械设备维护的负责人,李坤最喜欢“闷”在车间,在生产一线展开对维修技术的无限探索和对工匠心境的反复淬炼。

面对普通的钳工工具,李坤练就有深厚的功力,锯、锉、錾、钻都是绝活儿,锉削精度甚至达到10微米级;即使是扳手、游标卡尺等普通的装配工具改造,他也会倾注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装配的机构、部件无一缺陷。他说,“我对制丝线设备是有感情的,我像是它们的专属‘医生’,而它们都是我的‘战友’”。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砥砺,最终成就了他“精于工、匠于心”的工匠气质。

2015年,进口薄板烘丝机悬吊装置频繁损坏,更换备件费用高昂。李坤通过反复分析、测算,确定原因为厂家设计的部件疲劳寿命不达标,通过和“洋专家”据理力争,迫使他们改进设计,为车间节约每年二十多万元的备件费。2019年,车间一台进口压梗机压辊轴颈严重磨损,咨询外方厂家修复费用需八十多万元,购买新压辊则需一百五十多万元。因压辊材料、工艺、精度技术要求高,国内相关厂家没有可靠的修复方案。

李坤二话没说,带领修理工对压辊材料、磨损情况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反复研究分析,提出堆焊、锉削的修复方案,利用精湛的钳工技术,对压辊进行修复并达到相关技术要求,为车间节约了不少的备件采购费用。

诸如此类的技术攻关,不一而足。凭借精湛的设备维修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李坤在设备技术攻关方面的匠心印迹随处可见。2018年,李坤入选楚雄州首届“彝乡名匠”。

精业:苦心孤诣求突破

随着行业、工厂对创新创造的日益重视,创新驱动发展的效应日渐突出,李坤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对自己和团队提出更高要求。

工厂易地搬迁技改中,李坤创造性提出将切叶丝机改造为切梗丝机,应用在新制丝线的构想。通过周密论证、严谨计算和精巧设计,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为车间节约了上千万元的设备购置资金,并获楚雄州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对制丝投料工序物料造碎损耗问题,李坤参与设计、制作加湿通道,加湿装置为行业首创,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此外,他每年都参与科技项目、QC成果、质量改进等课题,持续为生产带来实际效益。

这种对工具的发明创造、对设备的小改小革,在班组、车间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作为一线工人,李坤始终对专业技术、前沿科学保持敏锐直觉,并充当学习、应用先锋。近年,他和车间技术团队对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给予密切关注,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故障管理、基于大数据的制丝质量管理、基于现代制造技术的设备技术改进等前沿课题,展开深入思考和初步实践,苦心孤诣力求突破。

授业:痴心一片传绝学

作为车间技术骨干,李坤在技术技能的传、帮、带方面更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与车间技术团队一起,为车间职工培训授课、分享经验。

“前人强不如后人硬,知识和技能要发挥更大的价值关键在于传承、分享,在退休前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后辈是我最大的心愿之一”。他的徒弟,从中控操作工到生产操作师,从机械修理工到机械维修师,从生产带班长到车间管理人员……

而今,李坤确带出了一批操作能力强、维修业务精、管理水平高的后备力量。2019年至今,李坤被聘任为车间一级维修师。

乐业:平心做好平常事

“师傅,转眼就到快你退休的年纪,回顾整段职业生涯,有什么建议分享给我们吗?”新进修理组的青工小陈问道。

“我这一辈子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修机器,但回头看,正因为喜欢和专注在这件事上,没太多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会觉得自己很充实和幸福。年轻人要多珍惜时间,用心对待每件事、每一天,专注过程,做好手边事。我想,专注简单就是不简单”,李坤如是说。

每天,你总能在生产现场看到这样的“老闷”:一双千层底,嘴角微微扬,或凝视或轻拭着设备。原来,“老闷”是李坤因学生时期话不多得来的绰号。深入了解才发现,“老闷”其实一点也不“闷”,“老闷”的“闷”,是低调,是沉着,是善思,是专注。(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文/图 杨燕霞)​​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